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新政出臺扶持風電產業走"正軌"

2011-09-17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近日,我國首座海上風力發電場――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發電量累積超過2億千瓦時。圖為東海大橋風電場二期工程正在安裝風力發電機組。

整個8月份,一場針對“風電”的行動集中展開,國家能源局發布“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標準,隨后下達《關于“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安排的通知》,宣布風電審批將正式納入國家統一規劃;與此同時,電監會主要針對“風電場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及改造情況和風電場接入系統后對當地電網影響”的全國風電安全檢查也開始啟動。這一系列行動似乎都意在改善我國風電標準滯后的現狀。

18項新標準直指風電產業發展瓶頸

“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標準,涉及大型風電場并網、海上風電建設、風電機組狀態監測、風電場電能質量、風電關鍵設備制造要求等風電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標準。這些標準將于今年111日實施。業界普遍認為,此次風電行業國家標準密集出臺,目標直指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瓶頸。

近年來,我國風電的發展可謂迅猛。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2010年,我國累計風電裝機已高達4473.3萬千瓦,成為世界最大的風電裝機國,同時還有4家風機制造廠家進入了全球前10名。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風力發電量達到3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增速居各大能源之首。目前,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新疆、江蘇等地,多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有序推進。

“風電場建設速度顯然有些快。”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將需要配套的諸如電網、管理、技術、標準體系等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事實上,中國在風電設備制造、安裝、維護、檢測等整個產業鏈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采用的是歐洲標準,在面對中國特殊的風電狀況時頻頻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加上一些風電企業片面追求低成本,導致風電項目因質量不達標造成事故屢屢出現。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利用5萬千瓦以下項目的招標權大量上馬風電項目,導致風電發電量超過電網接納規模,“棄風”現象普遍存在。

“這次發布的風電技術標準,主要解決的是‘無’的問題,比如原有的200多項技術標準中,涉及海上風電的只有24項,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填補空白。”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說。

提高準入門檻風電制造進入強者時代

18項新標中,關于“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的準入標準”規定:新的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即每年至少要生產4002.5兆瓦風機,且還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在設立新生產企業時,在項目投資中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不得低于30%

這就意味著,新生企業不僅面臨著技術、產量、行業資格的壓力,還將面臨資金信貸方面的約束,據此來看,在建的那些技術落后、規模較小的風電企業恐難逃中途夭折的命運。

“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重要標準的出臺在風電業界備受矚目,其中尤引人關注的是在低電壓穿越上對風電機組和風電場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系列風電新標的出臺勢必會在“十二五”期間讓國內超過四分之三的風電設備企業通過重組、被兼并等方式退出市場。多家券商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就目前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在手訂單及風電技術水平而言,行業的洗牌將是對他們龍頭地位的一種鞏固。”

值得一提的是,新國標出臺后帶來的連鎖反應已初步顯現。近日,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布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包括明陽風電、湘電風能、東方電氣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風電業務中期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可以看出,風電產業鏈上的各家企業正在調整中向著更為合理、規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隨著風電產業的逐漸成熟,行業內大浪淘沙的時代或將來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