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時常聽聞的電梯事故讓不少市民更加關注電梯安全問題:電梯有了故障要報廢,到底該依據什么?昨天(20日),國家標準委正式對外發布我國首份判 斷電梯主要部件是否應當報廢的國家標準——《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標準列出了6項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可依此判定報廢與否,再決定電梯整機 是否需要報廢。
現狀:
全國8萬臺電梯服役超15年
“我國在用電梯每年保持著大約20%的幅度增長。”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監察局電梯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提供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 年底,我國在用電梯300萬臺;而一年以后,在用電梯已增至360萬臺。隨著大批電梯不斷投入使用,老舊電梯的數量也持續增長。這位負責人介紹,按照今年 年初的統計數字,我國目前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老舊電梯數量大約為8.2萬臺。
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一些老舊電梯暗藏著不少隱患。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對部分省市的2523臺使用15年以上老舊電梯進行了抽查,其中有7%的電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然而,在此之前,國內外電梯行業都缺少電梯報廢的相關標準。昨天,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首度提供了判斷主要部件是否報廢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國家標準并非建議主要部件出現一定問題后僅能選擇報廢。國標介紹,電梯主要部件達到本標準規定的報廢技術條件,或達到使用維護說明書給出的報廢技術條件,應當優先考慮修理,如果修理后仍不能符合要求或修理成本過高,才需考慮報廢。
解讀:
由部件情況判斷是否整機報廢
“電梯像電腦主機箱一樣,是個‘組裝件’。”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鳳旺對記者說,受設計制造、安裝、維護保養和使用等因素影響,電梯的整機使用壽命存在很大差異,也就難以制定判斷電梯整機是否報廢的標準。
那么,小區里的電梯究竟如何判斷是否報廢?陳鳳旺介紹,這份國家標準中分別列出了電梯安全保護裝置、緊急救援裝置、井道安全門和活板門、驅動主機、轎廂、層門和轎門、電氣控制裝置等13項對電梯安全運行影響較大的電梯主要部件報廢技術條件。
與此同時,國標明確將變形等機械損傷、非正常磨損、銹蝕、材料老化、電氣故障、電氣元件破損這6種影響安全運行的失效或潛在失效模式作為電梯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陳鳳旺說,如果按照這些技術條件判斷電梯部件問題嚴重,就可以考慮報廢。
另一方面,列出達到報廢的各項條件,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能省錢。“一些小區電梯往往只是部分部件故障,并未達到整機報廢條件,在沒有標準判斷的情況下,很多都選擇報廢直接更新,其實本可以選擇修理改造等更實惠的辦法。”陳鳳旺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萬臺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電梯,如果全部整機報廢,以平均每臺耗費40萬元計算,就需要投入80億元人民幣;而只報廢并更換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的部件使電梯繼續保持安全運行,以更換20%的部件計算,可以節約超過64億元的資金。
提示:小區電梯是否報廢業主說了算
當小區里的電梯頻頻遇到故障,到底由誰來決定如何處置?除了報廢以外,又有什么其它的選擇?“按照《物權法》,電梯應該由其所有人決定是否報 廢。而在現有的大部分住宅小區里,決定電梯命運的人其實就是全體業主。”國家質檢總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說,當電梯有了問題,可以有三種選擇:首先,在 不改變參數的情況下,對問題部件進行大修;其次,如果電梯故障較為嚴重,可以更改其參數,替換設備,對電梯進行改造;最后,當電梯問題十分嚴重時,便可以 選擇更新,不過這種方式的費用也較高。
其實,這份國標的發布,也是給業主選擇何種方式提供了參考。“以往物業公司和業主經常對于電梯是否報廢進行爭執,業主怕物業公司虛報‘病情’, 物業公司則怕小問題藏著大隱患。”這位負責人介紹,未來業主與物業公司可以選擇第三方的檢測機構,按照國家標準對主要部件問題進行判斷,業主再根據最終的 檢測報告,選擇是維修、改造,還是報廢更新。
國家標準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份新標準已經在本月初正式通過,將在明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外,國標委還將加快推進《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主要部件的報廢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的研制,完善電梯產品的報廢國家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