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工商局與京東、天貓、亞馬遜、蘇寧、國美、當當、蜜芽等11家知名網絡交易平臺簽署了《加強網絡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框架協議》,并成立網絡消費維權專家委員會。
此 次框架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工商部門與平臺經營者建立數據交換共享、消費風險防控、電子證據互認、多元化消費糾紛解決、信用激勵及約束、溝通協調機制等。普 通消費者將從這份框架協議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好。11家合作電商將在行業內率先建立消費糾紛訴決機制,建立賠償先付和經營者首問責任制。
從 今年3月起,消費者在西單、王府井商業街的漢光百貨、西單商場、百貨大樓等大型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時,一旦出現消費糾紛,如果銷售者或服務者故意拖延處理或 者無理拒絕賠付,可由商場、市場向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全市建立賠償先付制度的經營單位共1068家,和解消費糾紛2.5萬余件, 涉及金額近1400萬元。
當賠償先付等制度從實體店推廣到電商領域,對于消費者而言,售后服務響應將更加迅速便捷,消費者權益將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長期來看,新型政企平臺的搭建也將影響行業發展的風氣和方向,促進行業自律。”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市 工商局將首次嘗試行政部門和網絡交易平臺的主體信息、質量監管、消費維權數據交換。系統上線后,在電商平臺上注冊的相關企業信息可以直接提供給工商管理部 門,企業發現的高風險、質量安全信息也可以與政府的數據接口直接對接,豐富風險商品監測的來源,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
“比如,在北京一家電商平臺注冊的企業有多少是有實體店的,在以前,這些信息工商部門并不掌握,現在平臺可以開放給工商管理部門,有利于加強監管。”市工 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商部門也將主動服務,把企業信用信息網中的一些主體信息向電商平臺開放,幫助電商平臺便捷高效地對開店企業進行審核。
據統計,2015年,北京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網上零售額2016.9億元,規模由2009年的不到70億元增長了近28倍,同比增長40.2%;網上零售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貢獻率達到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