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一段時間,電信詐騙成為輿論譴責焦點。與此同時,媒體也在介紹各種防騙方法,其中就提到一點“接到電話,只要一談到錢、一談到是法院,一律掛掉”。客觀 上,這種方式確實能夠起到一些效果,但法院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也確實會用電話與民眾聯系,如果接聽者一律掛掉,也會對法院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海淀法 院提醒稱,防范電信詐騙需要理性地分辨法院來電的真偽。
據 北京海淀法院介紹,平時工作中,法官等法院人員是會用電話與當事人聯系的,且在電話中可能會談及金錢問題,甚至可能也會要求接聽者向法院賬戶匯款。典型的 情況便是法院執行員給被執行人打電話,督促被執行人交納所拖欠的債務,如果被執行人不便到法院交錢,也可采用匯款的方式履行義務。
而騙子正是利用了法院工作的特點,來冒充法官等進行詐騙。不過即使騙子巧舌如簧,也肯定存在很多破綻。因此法院提醒市民需要注意以下細節。
■防騙訣竅
如何三招分辨電話騙局
第一,法官可能會要求接聽者匯款,但不會指導接聽者通過ATM機、網銀、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進行具體操作。
第二,法官可能會在電話中核實當事人的個人信息,但不會要求接聽者提供驗證碼短信,網上交易驗證碼等信息。
第三,法官在電話中向當事人提出具體行為要求的,會告知當事人前來領取相應的法律文書或者由法院向當事人送達文書。
怎樣一句話戳破謊言
海淀法院建議市民,以是否能夠當面見到法官、當面核實證件和法律文書為標準來進行判斷。因為,騙子是不想、不敢、不能讓接聽者和自己見面的,而法官就不是這樣。如果在電話中提出見面核實以防止被騙的要求,對方拒絕、搪塞的話,那這就是詐騙電話。
為此,海淀法院總結口訣提醒市民,即:不輕易轉賬匯款,不透露驗證信息;法律文書辨真偽,當面核實解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