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信委29日發布的工作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深入調整產業結構,京津冀區域主動謀劃產業轉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
北京“十二五”期間,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端產業進一步向城市發展新區和市級以上開發區集中,一般制造環節向北京周邊加快疏解。首鋼、北 汽、金隅、三元等一批重點企業主動在津冀區域布局,產業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北京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4.3%。
據北京市經信委介紹,隨著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與“十一五”末相比,2014年工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4%和 28.7%,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5.4%,水耗下降26.6%。2013年至2015年累計關停1006家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削減主要大氣污染 物排放約1.7萬噸。近三年累計壓減約200萬噸工業燃煤。
在創新驅動方面,2015年,北京市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612個,比“十一五”末增長一倍。北京市工業投入研發經費234億元,比“十一五”末提高1倍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達20%,比“十一五”末提高4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增長1.3倍。
此外,中小企業累計創新融資298.6億元,創投引導基金總規模達61.7億元,已對239家中小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