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關愛男人 > 正文

人體五大天生缺陷 如何才能彌補

日期:2011-06-14  來源: 生命時報
[字體: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千百年來,人類的身體一直進行著各種改變,以適應環境的變遷。但如今,有些部位的改變沒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相反,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它們經歷著各種病痛。哈佛大學教授利伯曼將其稱為“錯誤的進化”。

  他認為,雖然我們通過發明的器械,研究的藥物和手術,緩解或治愈了扁平足、中風、骨質疏松等疾病,但也因此,我們遠離了原始的、適宜我們身體的生活方式,如適量運動、少站多坐等。這并不是令人欣喜的一種變化。德國《明鏡周刊》則刊文逐一列舉了由于“錯誤的進化”導致的人們身體的種種“缺陷”。

  不齊的牙齒。相對于不得不通過矯正,才能讓牙齒變整齊的現代人,古人似乎有著先天的優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曄告訴記者,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由于食物的日益精細化,我們不需費很大的力氣就可以咬碎食物,頜骨和牙齒的咀嚼鍛煉逐漸減少,而這種長期的“懈怠”逐漸導致頜骨和牙齒退化。相對來說,頜骨的退化幅度比牙齒要大,慢慢地,頜骨與牙齒不再匹配,變小的頜骨無法再提供足夠的空間容納所有牙齒,于是導致了一口難以排齊的牙齒。因極易出現生長問題而不得不拔掉的智齒,便是頜骨變小極好的例證。進化的結果已經形成,我們要做的是,別讓情況加重。比如,孩子從小就要注意多吃點硬質食物,保證足夠的咀嚼,以防止頜骨發育不足。

  扁平的足弓。做個文明人,必須穿鞋著襪。只是這些講究卻苦了我們的腳。“被束縛”使得腳部肌肉長時間維持緊張狀態,再加上道路平坦,體重增加,得不到足夠鍛煉的肌肉逐漸萎縮,便易形成扁平足。印度一項針對近2300名兒童的研究表明:總是赤腳的孩子們中,平足的只有2.8%;而那些早早地就穿上鞋的孩子們,出現平足的比例在13.2%左右。相信這也是為什么嬰幼兒在學走路時,一定要先光著腳的原因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婁思權表示,治療扁平足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光腳走路。

  為了讓腳更健康,不妨偶爾甩掉“文明”的鞋襪,特別是不健康的高跟鞋,回歸一下原始。若走走石子路等,或許還能保健全身。

  易損的膝蓋。為什么擁有類似的膝關節結構,其他動物卻不像人一樣,容易患上關節病?原因在于人直立行走后,膝蓋負擔大大增加。也可以這樣說,當人類的遠祖開始用兩腳站立時,膝蓋并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樣大的壓力。

  此外,穿鞋走路也是導致膝關節受傷的原因之一。2006年,美國芝加哥醫學院病例診斷學的醫學人員發起了一項名為“膝蓋內收運動”研究。在試驗中,他們做了不同嘗試:讓病人穿鞋走路,然后赤腳走路,每段時間都會測量病人膝蓋的受壓情況。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赤腳走路對膝蓋產生的壓力比穿鞋走路所產生的壓力要小12%。

  既然已習慣直立行走,那么,我們就只能從其他方面來盡量減輕膝關節的負重。婁思權說,要注意少爬山、爬樓梯,因為在爬樓梯時,膝關節要負擔體重3—4倍的重量,極易令其損傷。而游泳、快走等運動,則是較好的鍛煉方法。

  脆弱的脊椎。大部分脊椎動物的后背就像水平的棍子,用來懸掛內臟。它像橋一樣彎成拱形,以便承重。然而,出于多種原因,我們的原始人祖先站了起來,這等于是把一座橋豎了起來,并將我們的后背從一座橋變成了一個S形的結構,脊椎的承重隨之增加。而人直立行走后,原來很適合四足動物的椎間盤圓片被體重壓縮,已變得脆弱,再加上現在不健康的坐臥姿勢,各種脊椎疾病便接踵而來。應避免久坐,常做頸椎保健操,多鍛煉,都能起到保護脊椎的作用。此外,平時做做小雁飛,或練練爬行,同樣有益于脊椎健康。

  變小的骨盆。刊登在《新科學家》雜志上的一則報道指出,現代女性在生產時常會出現的難產等問題,除了與孩子個頭越來越大有關,也和女性骨盆比古人小有關。德國《明鏡周刊》更是直接表示,難產是人類直立行走導致的后果之一。因為在進化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走路,女性的骨盆不得不處于被擠壓的變化之中,而同時,人類孕嬰的大腦卻在逐漸變大。我們可以在保證胎兒健康的前提下,控制其體重增長,以免給已經變小的骨盆太多壓力,并因此引致危險。

  我們的進化并非完美無缺。就像我們沒有厚厚的體毛,必須要衣物來御寒;我們身體里的闌尾,只會在發炎時帶來疼痛。但同時,面對這些“缺陷”,我們也要告訴自己,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補上不足,向完美健康靠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