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流行風尚 > 正文

音樂狂歡引爆潮流革命

日期:2008-07-23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字體: ]
 

光怪陸離的音樂節里可能到處埋伏著時尚機關

    要知道,光怪陸離的音樂節里可能到處埋伏著時尚機關。它們貌似隨性地“偽裝”在熙攘的人群中,卻隨時有可能一觸即發,引爆下一輪的時尚熱點。

    “膠靴黨”橫掃音樂節

    Boot camp(膠靴黨),拜著名的Glastonbury音樂節所賜,最新流竄出來的時髦詞。去年夏天一場大雨,讓舉辦該音樂節的大農場泥濘不堪,20萬人擁在一個大泥潭里,號稱沒有雨鞋寸步難行。當時打得火熱的Kate Moss和Pete Doherty一露面,次天便上了頭條,最惹眼的不是兩人勾肩搭背的親熱勁兒,而是Kate腳上那雙臟得猙獰的黑雨鞋。

    時隔一年,大家還在回味時尚教母的不修邊幅,這雙膠鞋卻隨著音樂節的再度開啟搖身一變,迅速從必需品普及成了熱門的潮貨,哪怕晴空萬里也人“腳”一雙。原本為了防患未然的舉措,竟無意掀起了時尚熱潮。除了平頭百姓,看看那些混跡在人群中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們,Lily Allen、Kelly Osbourne、Stella McCartney、Pixie Geldof……肩上雖然“趾高氣昂”地背著各種價格上萬的Prada、Muberry,腳下是整齊劃一地踩著幾英鎊就能搞定的黑膠鞋,名副其實的Boot camp。

    廉價貨引發蝴蝶效應

    音樂盛會引發的“蝴蝶效應”立刻波及到時尚圈的每個角落,原本寂寂無名的雨靴品牌Hunter一夜間成了炙手可熱的新寵,其貌不揚的黑膠鞋也開始繁衍生息,變幻出了繁多的花樣。在Hunter的網站上,本季推出了4個“秀色可餐”的系列,名字生動地用功能代替,其中一組居然打出了“for fun”的旗號,仔細查閱子目錄,有一條竟真的是為參加音樂節的發燒友貼心奉上的,明艷的顏色和注重細節的設計,相比那款粗糙的原型著實進化不少。

    價錢也名副其實地和“一流”接軌——75歐元。要找實惠與時髦并重的,也有平價品牌Target,折合人民幣也不過140元,普通人消費得起,選擇也夠豐富,從基本款到招搖前衛的所向披靡。奢侈品牌當然不可能錯過這個掙錢的好機會,搶著要分一杯羹。Micheal Kors的設計走大眾路線,簡約舒適,價格也平易近人,60美元就能將名牌收入囊中。Burberry就沒那么和氣了,靴筒邊有金屬帶袢裝飾,強調高端的時尚感,要175磅才能成交,囊中羞澀的只有垂涎的分了。

    百無禁忌的秀場

    和蓄意炒作出來的熱點不同,音樂節仿佛總是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為時尚潮流慷慨地點撥新創意。毫無疑問,雨靴并不是第一個被捧紅的“新人”。被視作潮人Logo的塑膠手環能有今天的江湖地位,追根溯源也得歸功于它。這個原本廉價的小物件,初時只不過用做進出戶外音樂節的通行證,并沒有人在意它的裝飾價值。隨著搖滾老炮們出入的場子越來越多,花花綠綠的手環堆積在一起碰撞出的火花,開始變得灼眼,時尚味兒慢慢呼之欲出。但凡能跟新潮沾邊的品牌也立刻警覺地將其揮入旗下,原本出身卑微的手環,身價竟也被哄抬起來。

    于是,音樂節幾乎快要成為潮流的點金石,仿佛那些本來黯淡的廉價貨總是能夠經過它的洗禮被擦拭出耀眼的“星光”。趕來湊熱鬧的超模Lily Cole感慨道:“你看,這里總是這么有趣,比秀場還要讓人眼花繚亂。每個人都有本事用幾十元錢把自己打扮成巨星。”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節之于人們越來越像是一個自我展示的載體,在所有人都爭相秀出位的時候,時尚已經不再由“DO”和“DON’T”劃分。想象力和創造力變成了這里唯一“攀比”的項目,自然,新潮流接連橫空出世也就不足為奇了。(祁首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