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流行風尚 > 正文

經濟不景氣 美國流行“換物游戲”

日期:2009-07-23  來源:信息時報
[字體: ]
   全球性金融危機下,古老的以物易物又有了用武之地。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換物游戲”成為美國消費者的最新選擇。購物觀念的改變還令美國舊貨店生意火爆,銷售以兩位數增長,甚至吸引了許多中高階層的新顧客。

社區內舉辦的物物交換,吸引不少師奶淘寶。

    物物交換 用Gucci換Chanel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灘一處豪華住宅近來不時變身“廉價商場”:一些喜愛購物的人聚在一起,拿出各自還嶄新的時裝和其他物品廉價出售,同時以低廉價格“淘”到他人不再需要,但檔次和質量不低的商品。

    上周的一次物物交換派對吸引了15個“顧客”。他們翻遍自己的衣櫥,心想能不能用一件穿舊的古馳襯衫,去換別人的一件香奈兒裙子。

    “這太有趣了。我們來購物,卻連錢包也不用帶。而且,還可能淘到全新的東西。”活動參與者特露迪·科里說。活動組織者拉娜·伯恩斯坦認為:“以物易物的思想長期以來一直存在,我認為它現在才開始流行。”

    模特展示可持續服裝。這種由回收材料和本土原料制成的“可持續時裝”,去年底已主導了紐約T型臺。

    服裝可持續 設計師回收舊貨改制新衣

    專家相信,舊貨店生意不僅受惠于經濟不景氣及個人財務緊絀,環保消費風潮也有推波助瀾之功。

    時裝委托店LuLu's Consignment Boutique的東主安琪·海登瑞說,她在2006年開設了媒介衣物買賣店,結果銷售幾乎倍增,必須將店面擴大3倍,才能應付需求。現在有更多以往不可能進門的顧客,舊貨店也不再是骯臟黑暗的地方,有些看起來就像時裝店。

    去年開始,服裝原材料進口大國美國興起了一股“可持續時裝”潮流,利用回收材料或全線由本土生產服裝。例如創立潮流內衣品牌Joe Boxer的尼克·格雷厄姆,正與Goodwill合作創立了William Good公司,專門回收二手服裝,用于制作成衣。格雷厄姆說,他有一次徘徊在Goodwill商店門口,突然想到這些舊貨衣服最終的命運只能是變成垃圾。“我一開始想的是成立一條有機棉生產線,但立刻想到可以做得更多。我們何不把用過的東西再次利用呢?”

    據美聯社報道,這種由回收材料和本土原料制成的“可持續時裝”在去年冬季主導了紐約T型臺和美國各地服裝精品店。

美容師伍德用美甲服務換來了眾多所需物品。

    勞動換勞動 你幫我理發,我為你刷墻


    隨著換物隊伍的發展壯大,物物交換有了“升級版”:不僅是物品對物品,還可以用勞動換取物品,或者勞動換取勞動。愛達荷州博伊西城的美容師希瑟·伍德,就用自己的理發、美甲等技能,換取了嬰兒看護、兒童服裝、汽車上漆、換油、洗牙、拍攝全家福等物品和服務。

    阿萊馬尼在鋪設地板方面有特長,她用這個技能與一個擅長貼瓷磚的鄰居進行交換,雙方各取所需。她的婆婆也是換物“潮人”:她用提供食物作為交換,換取了免費的房屋翻修,并表示“還有其他房間需要修整。”

    “這很有趣,而且建立了一個完全不用貨幣的關系網絡,”伍德說,“他們得到他們需要的,我得到我需要的。相比賺取貨真價實的金錢而言,我更喜歡做這樣的工作。”

    勞動交換還催生了一個新概念項目——“時間銀行”。舉例說,如果某人需要他人幫忙粉刷圍墻一個小時,“時間銀行”可以幫忙尋找擁有這項技術的人。作為交換,獲得幫助的人需要向其他人提供一個小時的服務,但時間可以提前或延后。它并不僅僅限制于兩個人之間的服務交換,而是可以交叉于許多人之間開展,而且接受或者提供的時間也可以有所選擇。

    顧客在美國慈善舊貨店巨頭Goodwill內購物。今年以來,Goodwill的營業額增長了10%。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