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媽媽寶寶 > 正文

是否能順產精神因素更重要

日期:2009-07-09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 ]

    ○其實分娩有很多姿勢可供選擇,除了仰臥式,常見的還有側臥式、蹲坐式和水中分娩等,關鍵在于產婦能感覺舒服,更能使得上勁。

    ○專家認為,對于具備順產條件的產婦,適當的分娩方式雖有助其減輕疼痛,但仍非關鍵,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精神狀態。

    本打算順產的孕媽咪因痛得精疲力盡生不下來,最后不得不再挨一刀的例子越來越多,這令不少本有條件順產的準媽媽更加義無反顧地選擇剖宮產。專家指出,這種選擇是因對分娩過程缺乏了解而產生的信心不足。但客觀來說,雖然現在不少大醫院都有專門教授圍產保健和生仔知識的“孕婦學校”,可也難做到“因材施教”,更不可能像條件好的國家或地區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固定供咨詢的助產士。到底是躺著還是蹲著使得上勁呀?能不能自己隨便選個舒服的體位呢?專家認為,以什么樣的方式生孩子并不是順產的關鍵,更重要的是產婦精神上的調節。如果能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前就開始培訓并與醫護人員達成一定的默契,將更有利于產婦的身心放松,這比換不同的分娩姿勢更能加速產程、縮短陣痛。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蘇育敏

    醫學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醫師朱寧湖

    案例

    疼痛緊張讓她順產變剖宮

    林小姐剛剛生了個寶貝兒子,但回想起生產前所經歷的十幾個小時陣痛,仍然心有余悸。她今年28歲,身體一向不錯,寶寶在肚子里也很正常,符合順產的各項條件,所以一早便打算陰道分娩。

    但每次一看到電視里女人生孩子時大汗淋漓的樣子和聲嘶力竭的痛苦叫聲,林小姐便心生疑慮。“我也擔心到時候痛成那樣,哪還有力氣生呀!”因此她也閃過剖宮產的念頭。但作為過來人的媽媽和婆婆卻認為這種想法大可不必,并告訴她:生孩子是女人再自然不過的“本事”,就跟“瓜熟蒂落”一樣簡單,剖宮是難產才做的選擇。

    最后幾次產檢,林小姐和寶寶的各項指標都十分正常,醫生認為她可以試產,可真到了出現宮縮住進醫院的那一天,林小姐一下子慌了神。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的醫護人員,沒有一個是熟悉的面孔,雖然不時會過來看一眼,叮囑一兩句:“放松、放松,緊張對你沒好處!”可林小姐就是放松不下來。

    “到底怎么放松?該如何省力?我真是一無所知。”林小姐稱,雖然之前看過一些介紹說順產的姿勢有各種各樣,但是躺著、蹲著還是跪著更好?她問護士,護士也不置可否,這讓她更加心慌。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疼痛,她覺得自己都快虛脫了,也擔心寶寶會出現缺氧等危險,最后還是選擇了剖宮產。

    “以前,由順產改為剖宮產往往是因為寶寶的頭卡住了或其他原因出不來,可能出現難產才不得不選擇的方式。”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醫師朱寧湖指出:“可現在,像這種因疼痛或緊張,沒有信心最后放棄順產的例子在臨床上越來越多。”

    專家

    順產不成功 心理因素是主因

    有人將本來有條件順產但最終分娩不順利的原因歸結于沒選好適合的姿勢,對此,朱寧湖有不同看法:“換個姿勢就能順產,這是誤解。”據朱寧湖介紹,決定順產的因素有四個方面,即:寶寶的大小、產婦骨盆的大小、子宮收縮的強度和產婦的精神因素。如果這些因素都很正常,說明準媽媽具備了試產的條件。從醫學角度來講,只要具備試產條件,什么姿勢都可能順產。

    “因此,我認為對于大多數符合試產條件的準媽媽來說,分娩完全是一個正常、健康、自然的生理過程,姿勢并不能最終決定分娩的順利程度,產婦的精神因素可能對分娩進程的順利與否影響更大。”朱寧湖分析稱,在上述決定順產的四個因素中,前兩個因素沒辦法控制,但后兩個因素卻可以改變,如:適當采用藥物就可調整子宮的收縮強度,而精神因素也能靠產婦自己調節。但事實上,不少準媽媽一進產房就緊張,有時是陪產家屬看到產婦表情痛苦自己先表現出焦慮和恐懼,并把這種不良的情緒傳染給產婦,使其順產的信心不增反減。而這種精神上的變化可使產婦體內的應急激素分泌增加,進一步影響到產程的順利進展。

    “另一方面,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不夠也是個很突出的問題。”朱寧湖指出,不少產婦及其家屬因缺乏醫療常識,有時急起來對醫生發脾氣,甚至不相信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