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4日)上午8時,來自吉林省的110名家政服務人員剛剛走下火車,就被北京市的5家家政公司一搶而空。記者了解到,在這110名吉林大姐中,從事月嫂和育兒嫂工作的護理人員占到了總人數的85%,而這些從業者的素質都比以往有所提高。
今天上午7時50分,在北京火車站站前廣場,110名頭戴紅帽的吉林大姐背著背包,興高采烈地走出了東側的出站口。她們是吉林省相關部門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下,將從事育兒、保姆、護工等方面的家政工作。吉林省婦聯婦女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秀茹告訴記者,在來北京之前,這些家政從業者就已經在當地進行了相關的培訓和體檢。王秀茹說,早在2006年,吉林省就開始打造吉林大姐的家政品牌。今年伊始,她帶隊到北京對家政市場進行了先期考察后發現,北京市場對于育兒嫂和月嫂的需求量很大。為此,從今年1月到5月,吉林省已向北京輸送了500多名家政從業者,其中多為月嫂和育兒嫂。
“雇主對育兒嫂和月嫂的要求已不再滿足于簡單地照料產婦和嬰幼兒了,從業者還要具備嬰幼兒早教方面的知識。”嘉樂會家政服務公司的負責人表示,從每天的業務量看,顧客對育兒嫂和月嫂的需求占到了整體需求的三分之二,同時,顧客對育兒嫂和月嫂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80后”進入生育高峰,對于產婦和新生兒護理人員(即俗稱的月嫂)以及小嬰照料人員(即俗稱的育兒嫂)的需求量在不斷增長。按照行業約定俗成的規定,一般產婦和新生兒護理人員先有照料小嬰(即0到3歲的幼兒)的經驗后,才能有資格去護理產婦和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