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重慶舉行的特富龍白領健康生活煮藝媒體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系副主任蔡美琴教授公布了這份樣本采自全國主要城市的調查報告。以都市白領女性飲食烹飪習慣為主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目前中國都市白領女性在營養與烹飪習慣上均存在不少問題。“在烹飪飲食方面,白領在外就餐的比例較高,致使脂肪和熱量的攝入超標。此外,調查同時也顯示出白領女性們希望能夠使用更加簡單、方便和快捷的方式在家進行烹飪”,蔡美琴教授介紹說。
蔡美琴教授透露說,近年來由于超強負荷的工作和瑣碎的家務,使得越來越多都市白領女性出現健康透支現象,“很多人因此越來越想逃避烹調這樣的繁瑣家務”,蔡美琴透露說,大多數被調查的白領一周在外就餐的午餐和晚餐次數超過了七次,“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大多數飯館的飯菜多油和味精,而且衛生狀況也不能令人滿意。我們認為這種狀況長期持續下去,將導致都市白領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態越來越差。”
蔡美琴教授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傳統中國人重視午餐營養豐富的習慣也正在發生改變。“職業女性的工作特征使得她們中午往往沒有時間去享受營養豐富的午餐,她們的午餐常常是一個便當就打發過去了。很多人開始習慣選擇晚上的時候吃得更豐盛,因為這時候她們有更充裕的時間。”
現任四川大學分子毒理實驗室主任的張立實教授則從營養學的角度對都市白領女性提出建議和忠告。張立實教授說,和很多女性想得不一樣的是,其實每天的水果攝入在早上是最好的,而不是通常想象的晚上。“人體每天需要補充的水果為一百克至兩百克,其中早上攝入最好。所以營養學上有早餐是金水果,中午是銀水果,到了晚上是破銅爛鐵水果的說法。很多女性為了減肥選擇晚上多吃水果,其實經過中午和晚餐的補充后,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已經很充足了,這時候吃水果的效果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