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乃至全球美食的薈萃之地,北京美食可謂層出不窮。能夠在北京餐飲界立足已經夠厲害了,倘若還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在群雄爭霸的情況下依然笑傲江湖、長盛不衰,那就非得有點兒絕活兒才行。現在“十一”長假即將來臨,無論您是走親訪友,還是度假休閑,品嘗美食一定是節日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本刊專門推薦了一些適宜秋季品鑒的北京美食,希望您的假期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美食霸主:鴨子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烤鴨這道美食在北京餐飲界的霸主地位。
吃烤鴨最正宗的當然要數全聚德。烤好的鴨子呈棗紅色,豐盈飽滿,皮酥肉嫩。全聚德的荷葉餅用手拿起來,對著光線照一下,清澈透明。餅不破裂,筋道有咬勁兒。空心芝麻燒餅夾上鴨肉,頗有點兒中式鴨肉漢堡包的感覺。除了最出名的前門、和平門、王府井三大店外,近年來全聚德在北京已建起了20多家直營店,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正宗全聚德烤鴨。除了全聚德的掛爐烤鴨外,便宜坊的燜爐烤鴨也很出名,吃法也是蘸醬卷餅。此外,四川飯店的樟茶鴨帶有樟木和茶葉的特殊香味,晉陽飯店的香酥鴨“皮脆、肉爛、骨酥”,也都在京城赫赫有名。秋季干燥,人容易上火,鴨肉屬涼性,應了養生學上所說的溫補,所以非常適宜秋季食用。
大快朵頤:烤肉
“十一”假期,和家人朋友圍坐一桌,讓吱吱作響的烤肉溫暖一家人的胃,邊品味調料和肉香的完美結合,邊享受大快朵頤的豪邁之情,不亦快哉。
后海烤肉季的烤肉已飄香160多年。從選料,到入味,再到炙烤,都極其講究。將肉片用醬油、姜汁、醋等多種調料浸漬入味,再加蔥絲、香菜、蛋液在炙子上炙烤,燃料要用棗木,如此才能烤出特有的棗木香味。而文吃、武吃的不同體驗,更是為品嘗烤肉增添了別樣韻味。如今烤肉季還在鮮魚口開出分號,方便假日逛前門的游客品嘗。
此外,300年名店烤肉宛,拉丁風情的戈拿旺巴西烤肉,集日式、法式鐵板燒精華于一身的“雅瑪花式鐵板燒”等,都是品嘗烤肉的不錯去處。烤肉最好與新鮮的蔬菜水果一起吃,以減少吃烤肉帶來的弊病。
饕餮時鮮:螃蟹
“十一”將至,對于愛吃蟹的朋友,每年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黃金”周。江蘇的陽澄湖、太湖、固城湖;盤錦的稻田河蟹;青海的可魯克湖,還有來自緬甸青蟹,齊聚京城市場,一場螃蟹的饕餮盛宴悄然拉開了序幕。
江浙一帶的人吃蟹講究吃鮮吃細,這其中以上海人吃蟹精細、考究最為出名,位于三里屯的(北京)上海老飯店,不僅為您提供自家在陽澄湖本地養殖的陽澄湖大閘蟹,還專門配上提鮮的鎮江香醋,再飲上一杯加入話梅的陳年紹興花雕酒,肉質的甘甜、花雕酒的清新油然而生。現正值蟹老宋的第十一屆螃蟹節,想吃香辣蟹鍋正合時節。大塊的緬甸青蟹,用特制的醬料炒制后,醇、鮮、香、辣被體現得淋漓盡致。蟹雖好吃,健康食蟹也很重要:不食死蟹,不食性味大寒的內臟;少吃生蟹和醉蟹;也不要與濃茶、柿子、啤酒同食。
養生首選:海參
“陸有人參,海有海參”。海參由于含有酸性粘多糖、海參皂苷等活性成分,并且幾乎不含膽固醇,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也是節日餐桌不可或缺的養生美食。
到豐澤園吃海參已經成為北京人的共識。豐澤園的鎮店名菜“蔥燒海參”,首創糊蔥油烹飪技法,做成的海參色澤紅亮、蔥香濃郁、味道醇厚,一年銷售額高達上千萬元。近年來,豐澤園還開發了多種口感鮮美、有益健康的系列海參菜品,如麻醬海參、雀巢海參鵪脯、烏龍過海、三鮮釀海參、山東海參、海參營養粥、海參小籠湯包、海參丁饅頭等,以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口味的需求。除了位于珠市口的豐澤園老店外,家住北城的消費者還可以就近前往豐澤園學院路店,同樣可以品嘗正宗蔥燒海參。
海參與蔥是絕佳搭檔,而海參與粥更是濃情蜜意。如今在許多酒店中,都能輕易點到小米遼參,而湘鄂情的這道菜更是招牌菜品。用當年的新米,砂鍋現場熬制,還要加入濃濃的雞湯,才能成就絕佳的口感。值得一提的是,患有痛風病的患者不可以吃海鮮,但惟獨可以吃海參。
健康滋補:火鍋
秋風起,天氣開始轉涼,通常這時候人們總喜歡聚在一起,吃上一鍋熱騰騰的火鍋大餐,不僅可以滋補暖身,火鍋無油清淡的特點,也適合當代人們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
京城最不能錯過的要數老北京的東來順涮羊肉,羊肉都是選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產羊區的優質小尾綿羊,切出的肉片薄、勻、齊、美,入鍋一涮即熟,小料遵循著“醬油麻醬為主,韭菜花醬豆腐為副,蝦油料酒隨意,辣椒油自由”的老口訣進行調制,配上香嫩的薄片羊肉,口感醇香回味濃厚。喜歡辣味的年輕人,海底撈、王家渡、權品川味火鍋、蜀久飄香等川味十足的火鍋店鋪絕對可以滿足要求。魚也是不錯的火鍋涮品,黃記煌的獨家三汁燜魚,主打鮑魚、象拔蚌等高檔海鮮涮品的漁民碼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涮品下鍋順序很有講究,最好吃前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接著吃蔬菜,然后才是肉類,這樣可以減少胃腸負擔,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
原汁原味:京味兒小吃
想要了解一方水土的特色、一座城市的進程、一種文化的演變,小吃是最直接最貼近生活的形式。椰蓉香的艾窩窩、蘸著豆面兒的驢打滾、細膩甘甜的豌豆黃……到了“京城”,品味一次真正的京味小吃才能算來過京城。
位于西城護國寺街上的護國寺小吃,最受歡迎的要數豌豆黃。這里不僅有用傳統豌豆做的金黃色的豌豆黃,更有護國寺用傳統技法和創新原料——紅豆和綠豆做出的“豌豆黃”,口感與傳統豌豆黃一樣的甘甜細膩。在位于什剎海的九門小吃,一碗豆汁一個焦圈,再來一盤脆口低脂的爆肚,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中品味地道京味兒小吃,何樂不為。前門鮮魚口的西北面食、四川涼面,清真的炸糕,還有融匯全國各地3000種小吃的萬豐小吃城,在北京都能一網打盡。需要提醒的是,秋季容易腸胃不適,所以粘性大的食物,像年糕、炸糕等食物盡量少食為好,尤其對于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