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傳統小吃豌豆黃兒,是春夏應時佳品。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夏天。雖是春夏佳品,但我卻是于秋冬時節初嘗驚艷,繼而依依不舍,惜回汕再也吃不到了。
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一種是北海公園仿膳制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一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制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香甜清爽,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宮廷的豌豆黃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精選上好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凈燜爛,過細籮,沉淀后加白糖桂花,凝固冷卻后切塊,裝入精美禮盒里,每塊豌豆黃兒邊角還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色味俱佳,質地細膩,入口即化,與蕓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其實,沿街叫賣的粗豌豆黃兒卻是普通百姓人家給孩子們買來解饞的民間小食。粗豌豆黃兒,用白豌豆去皮,用砂鼓子(較厚的平底圓砂鍋),以兩倍于豌豆的水,將豆燜爛,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煮熟的小棗,攪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凝固冷卻成坨后,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置于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春天的廟會上,例如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是特別誘人的時令鮮品,人們一聽見吆喝聲:“哎,這小棗的豌黃兒大塊的咧!”像聽見有人報了春天的喜訊,帶來新春的暖意。
北京聽鸝館飯莊的豌豆黃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我和同學曾特意尋了去,一嘗果真細膩甜美,不負盛名,但我更喜歡民間的豌豆黃兒,保留了豌豆的自然顏色和原味。在北京的春夏,在小胡同里,運氣不錯時,會遇到小販推著車,車上扣著幾鍋熬好的豌豆黃兒,邊慢慢推著,邊吆喝“豌豆黃兒哎——大塊的!”這種豌豆黃兒較粗,那整鍋的黃兒上,豌豆皮隱約可見,帶著小棗香,入口即化,涼爽甜美,挺可口,平民人家的小孩兒央求著奶奶外婆或爸爸媽媽給買上一塊豌豆黃吃,可童年的香甜滋味永遠不會忘啊。
據說,慈禧當年特別喜歡吃豌豆黃。當其時,她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吆喝聲聲,心生納悶,當值太監回稟是賣豌豆黃、蕓豆卷的,慈禧一時興起,傳令將小販叫進園來。小販倒也機靈,雙手捧著蕓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贊不絕口,將此人留于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蕓豆卷。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毒消炎,去暑熱,有降血壓、除脂減肥之功效,慈禧想必懂得其妙處不止于口感吧。
我一直認為這種民間的粗豌豆黃兒才真正保持了豌豆的自然顏色和原汁原味,正如我不羨慕慈禧,卻羨慕北京小胡同里咬著豌豆黃兒的快樂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