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豐登
撥浪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是古老的樂器。它的主體是小鼓,兩側綴有彈丸,鼓下有柄,轉動鼓柄彈丸甩動擊鼓發聲。鼓腔可以是木也可以是竹,還有泥、硬紙質地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紙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最為典型。最早的撥浪鼓稱“鼗”(táo),《詩經·有瞽》記載中的“鞉”(táo)即鼗。
鼗流入民間后,失去了禮樂的功用,演化為民間響器。過去貨郎常常搖動撥浪鼓招徠顧客。明清以來京城商貿發展,撥浪鼓“出沒”于北京街頭巷尾,很多反映老北京市井民俗的書中都有撥浪鼓的描述,撥浪鼓清脆的聲響伴隨了很多北京人的童年記憶。
北京奧運會時,撥浪鼓被選中成為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禮品;2011年第八屆“北京禮物”旅游商品征集大賽上,名為“五谷豐登”的撥浪鼓被評為金獎。設計者高磊把民間撥浪鼓和京城皇家禮儀響器元素相結合,鼓皮描花紋,鼓身加彩繪,“這些裝飾,增加了撥浪鼓的審美特色,從視覺效果上強化了這種玩具的娛樂特征和文化屬性。”高磊說。從環保考慮,高磊設計的撥浪鼓為紙質,為了呈現更好的效果,鼓腔內還裝置了彩色LED燈,小小撥浪鼓不僅承載著傳統文化韻味,還傳遞出時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