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自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獲悉,南鑼鼓巷將根據近期頒發的業態指導目錄,嚴格限制“小散亂”的小商店、小吃店,重點支持文化創意、演藝類等項目落戶,并通過引導游客走進主街兩側的胡同,探訪文化遺跡,展現南鑼鼓巷的文化內涵。
700米巷子70家小吃店
南鑼鼓巷因胡同里濃厚的京味兒和創意小店的文化氣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吃店涌入,各種雷同的燒烤、飲料小店讓南鑼鼓巷變得越來越像一條小吃街,文化特色日漸淡褪。
“才幾個星期沒來,感覺街面又變了個樣,”家住天通苑的鄭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從上大學時候就愛跟朋友一起來南鑼鼓巷,“買盒奶酪,逛逛小店,胡同里走一走,真是百玩不厭。可就這兩年,怎么感覺南鑼越來越像學校對面的小吃街?”
記者在南鑼鼓巷一趟逛下來,發現700多米的巷子里餐飲店有7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小吃類,有些還是市區常見的連鎖店。在一處小吃店扎堆的路段,垃圾桶周圍滿是食品盒、烤串簽子,臟亂不堪。
業態準入名錄嚴限“小散亂”
南鑼鼓巷文化體驗周期間,記者自交道口街道獲悉,近期東城區正在針對南鑼鼓巷進行業態調整,并頒發了南鑼鼓巷特色商業街區業態準入名錄。名錄中明確了支持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項目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書店、餐飲、健身、旅館等項目,文化旅游體驗類項目,以及藝術品展售,創意產品零售,文藝演出與交流五大類別。
對于涉及“小、散、亂”的小商店、小酒吧、小吃店等不符合南鑼鼓巷發展規劃的業態,不予支持。凡是在南鑼申請入駐或業態變更的商戶,都要簽下承諾書,承諾保護南鑼鼓巷古建筑風貌,保證裝修風格與街巷一致,并接受南鑼風貌業態領導小組的全程監督。
街道和商會也將采取措施,開展區域內知識產權凈化,保護創意成果,鼓勵商戶申請專利,對盜取創意行為自我維權。
引游客進胡同感受文化
除了通過業態調整、環境整治外,南鑼鼓巷文化體驗周上,主辦方公布了由專家、商戶代表和居民投票產生“南鑼八景”,并通過手機語音導覽軟件和體驗指南地圖等,引導游客在游覽主街的同時走進兩側胡同,踏訪散落其間的建筑、景觀。
打開手機上的《文化南鑼》自助語音導覽軟件,散落于主街兩側胡同里的近四十個景點一目了然,詳盡實用的區域地圖上配注各個景點的圖文介紹、專業語音講解。游客不僅可以輕松找到蔣介石行轅、值年旗衙門舊址、溥儀故居等景點,還可以通過GPS定位功能按圖索驥,去看南鑼最大最完整的磚雕門楣,尋罕見的穿堂門、典型的蠻子門、抱鼓石、拴馬洞等。詳細的圖文和語音解說,方便游客深入體驗南鑼鼓巷的文化內涵。
現在,游客只要在南鑼鼓巷南口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下載導覽軟件,開始自助游,同時志愿者還將數萬份旅游宣傳品向游客免費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