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聚生網管教你如何趨利避害使用社交網絡

日期:2011-03-21  來源:
[字體: ]

2011311日本發生里氏90級地震,大地震和高危海嘯導致通訊網絡和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部分手機通訊網絡因此中斷,日本運營商紛紛開始限制語音通話,NTT DoCoMo限制了網內80%的語音通話,軟銀和AU的網絡同樣在語音和發送短信時遇到困難。此時,家人之間、好友之間的聯系受阻,甚至那些身處險境的民眾也無法通過電話求助。

在此背景下, TwitterFacebook、Mixi等社交網站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一對一通訊方式的限制,實現一對多的通訊,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它們發布消息,一舉成為抗震救災的重要生命線;ヂ摼W抗災效應和社交網站一對多的通訊優勢得以體現,日本網民紛紛在Facebook、Twitter以及日本SNS網站發布周圍最新狀態及環境情況、聯系親朋好友等。有數據為證,在日本發生強烈地震之后的一小時,專門追蹤社交媒體服務的機構“網絡社交媒體”報道指出,Twitter每分鐘傳遞的消息達1200條。這并非是TwitterFacebook社交網站第一次在災難期間發揮作用,在去年智利和海地大地震期間,社交網站便為受災人群拉起一條緊急生命線。海地七級地震,首都太子港遭受重創,通訊中斷,海地失去對外聯絡。此時最重要的災情是通過社交網站發布出去的,不少記者通過社交網站TwitterSkype找到了當地民眾,了解獲悉第一手資訊。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還首次設立微博賑災。首相官邸網頁上開設了“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應對”專欄,介紹首相和官房長發布的命令、應對措施和主要記者招待會的錄像。主管消防廳的總務省在網上公布各地的消防局和消防隊收集而匯總的災情。消防廳除了公布搶險救災和災情外,專門開設“災情Twitter”,提供災情信息交流。得益于及時、便捷、廣泛傳播的優勢,社交網站在地震期間搭建起救助、祈福的橋梁,它們可以把不同地域、毫不相識的人群團結起來,共同抵御自然災害,傳遞最無私、最真情的人性。

在中國,人人網、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四大門戶微博等國內社交網站上,約占八、九成的消息都與日本地震和海嘯有關,這些消息大都以“海嘯”、“報平安”“尋親”以及“祝福日本”等內容為主題。“自然災害無國界,大愛無疆”,多數中國網友通過發表評論對日本地震示以同情,并為災民送上了祝福。有分析分時表示——社交網絡發掘了人們的潛能,不但鼓勵人們行動起來,還對救援人員提供支持。社交網絡工具再次顯示了使我們團結一心的能力,社交網絡的威力盡顯無疑。

然而,社交網站并非百利而無一害,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開心網、人人網、各大門戶網站微博……SNS網站已然在中國遍地開花,但“偷車、搶車位……”游戲成為社交網站的大潮,呈現出“重游戲,輕社交”的態勢,我國社交網站陷入了“錯位發展”的尷尬境地。同時,由于社交網站的隨意性,它們在傳遞消息之余,一些不明情況、情緒激動的網民可能傳播一些夸大、渲染的言辭,造成社會的不穩定?v使強如Facebook的社交網站也會帶來不少問題,諸如社交網站致離婚案暴增,堪稱最大“兇手”的Facebook難逃其咎。社交網絡引發“人類現實社交技能退化”等討論,我們當如何趨利避害使用社交網絡呢?

同時,因為社交網絡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企業員工利用工作時間從事網絡社交活動而導致企業工作效率低下,員工上網行為難以管理。由大勢至(北京)軟件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聚生網管系統軟件可針對上述問題做到以下管理:封堵網絡游戲如QQ農場、偷車、搶車位等;對網頁的限制,設置黑白名單限制工作時間員工登錄社交網站;同時軟件還可以做到對時間的管理,流量帶寬的限制,股票軟件、網絡視頻,P2P下載的封堵等等。

最后,社交網絡是方便的通訊工具,但畢竟只是輔助的交際工具,網民們應當利用社交網絡的優勢,獲取信息、分享信息,但不能過分沉迷“虛擬世界”,否則社交網絡就容易淪為影響人們正常工作生活的“殺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