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朝鮮上萬IT工人來華務工:月薪或200至300美元

日期:2012-07-07  來源:經濟觀察報
[字體: ]

朝鮮工人“叩門”

雖然朝鮮一直在努力向中國輸出勞動力,但由于種種因素,在中國境內成功就業的朝鮮工人數量并不多。

日前,韓國《朝鮮日報》稱,朝鮮明年將派遣勞工12萬人進入中國務工,分別奔赴丹東、圖們、琿春等地,月薪為200至300美元,其中還有1萬~2萬IT軟件工人。

12萬朝鮮勞工即將入境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在中朝邊境流傳起來,因為這意味著,朝鮮勞工將改變之前“半黑半明”的身份。“我們現在也正在等申請新的一批朝鮮勞工。”丹東市龍泰利服裝廠李廠長說,朝鮮工人相對來說是比較實惠的,廉價、手腳麻利、態度好,很受企業青睞。

罕見的合作

“審批手續不繁瑣,但申請的條件比較苛刻。”丹東市外經貿局外企處一位人士介紹說,朝鮮勞工并不是對所有的行業都開放,目前朝鮮工人只對三個行業開放,食品加工、服裝加工和軟件。“而且程序走得十分慢。”上述人士表示,即使符合申請條件,朝鮮勞工的數量也只能占全部工人的20%,若想全部使用朝鮮勞工,除非有特殊渠道才方可。

“3月份丹東有6家企業向省勞動部門申請使用勞工,只有1家申請下來。”他強調,申請使用朝鮮勞工不會因為投資額巨大而改變審批程序。

按照1996年國家頒布的《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外籍人士到中國工作,必須要取得工作簽證。取得在華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主要以專家、海員、跨國企業的雇員等專業人士為主。

而朝鮮對公民出入境管理非常嚴格,朝鮮人出國工作必須是在朝資企業、單位(例如在俄羅斯的朝鮮伐木所和中國境內的一些朝資飯店),工作單位是在國內就分配好的,且出國后只允許在劃定的工作生活區域活動,所以非朝資企業一般情況下是無法招募到朝鮮勞工的。此外,在朝鮮和中國都很難辦理赴對方國家的工作簽證,因此朝鮮部分工人只能以學習或旅游為由獲得簽證后,在中國企業就職。

所以盡管一再傳言將有大批朝鮮勞工入境務工,但各地相關部門卻隱晦再三,甚至以涉密為由拒絕回答。

朝鮮駐華大使館政務參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批勞工入境的消息,他并沒有掌握,具體消息可以向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了解,具體合作是由他們負責。而中國外交部則以不了解情況為由,拒絕答復。

丹東市一位資深邊貿人士表示,這種大規模的官方勞務合作在中朝關系中十分罕見,這么多年還是首次。

上述人士介紹,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后,由于大量欠債,朝鮮開始向外界派遣勞工,以勞工形式償還債務,但與中國之間的勞務合作還是第一次。

據本報記者多方了解,此次大量朝鮮勞工入境是由中聯部、商務部、公安部、外交部、人社部五部委牽頭與朝鮮方面合作的結果。

特訓的女工

除大量朝鮮勞工即將入境外,韓國媒體還稱,朝鮮將引進外資為名,對朝鮮女性與現居中國的中國企業家或外國企業家間的國際婚姻實行獎勵政策。

據該報道描述,企業家們須先預付30萬元人民幣的訂金方可取得朝鮮的結婚許可,在支付訂金后即可與經朝鮮國家選拔并經過培訓教育的貌美女性結婚。中國企業家或外國企業家在與朝鮮姑娘結親后,朝鮮將通過她們向這些企業家們提出大大小小的投資提議。如果不能達成投資,朝鮮將對其征收100萬美元的追加金。

但朝鮮駐華大使館政務參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斷然否決這一說法,稱日韓媒體都是虛假報道,別有用心。“其實現在媒體有點夸大,特別是外媒。”丹東邊貿商人李立說,關于到朝鮮投資送美女的報道并不真實,實際是朝鮮為了樹立大國形象,針對即將派遣出國的勞工進行了統一培訓。

今年5月,李立受到朝鮮某商社邀請,前往朝鮮參觀考察。對方希望他能在朝擴大投資。對方表示,現在國內對于外出務工女子的條件提高了,還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并允許她們適當地與外族人交往。

在朝鮮的日子里,李立在商社的人陪同下參觀了培訓班。

“比以前更注重在國外的形象了,以前那些女子在國外都不怎么敢說話,現在好多了。”李立說,那些受訓的女子都會被要求從形象、外表、著裝、談吐上保持大國風范,要時刻有禮貌和自豪感。

按照李立的描述,這些女工們除了上述的培訓外,還學了防身術。學習的理由是,國外壞人很多,必須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干凈的身體,不能做對不起祖國的事情。

這些特訓女子在受訓完畢后,會經過嚴格的考核,才被允許出國務工,隨行的會有幾名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負責她們在國外的一切起居飲食,所有的活動、交流都必須經過管理者的同意。

李立說,早些年,這些女子在國內的工廠里干完活就有專車接送回到指定地點休息,其間不允許和其他人有交流,現在不僅可以進行適當的交流,還會定期地表演節目進行聯誼。“這與金正恩上臺后開放的政策有關,比如允許穿短褲、打手機、戴首飾等。不過出國打工后的女子很多都不愿意結婚了,因為在國內太苦。”

接近朝鮮商社人士透露朝鮮政府希望借此展示新領導人的國際形象,改變國際社會對于朝鮮一貫的陳舊看法。

丹東市龍泰利服裝廠負責人李廠長表示,朝鮮女工聽話又能干,還容易管理,他們工廠正在與政府有關部門對接,申請雇用這些朝鮮女子。

開放的信號

與朝鮮平安北道首府新義州只有一江之隔的丹東,是中朝邊境最重要的口岸城市。目前,中國出口對朝的貿易中,大約百分之六七十的貨物經過丹東口岸進入朝鮮。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和朝鮮去年的貿易額為56.2億美元,與前一年的34.6億美元相比增長了62.5%,創歷史新高。

與朝鮮做生意,充滿不安定的因素,這在中朝邊貿圈是早已公開的秘密。當地的官員在對外招商時,并不隱瞞投資的風險,同時也會強調自己的“優勢”,那就是低廉的勞動力和獨特的管理環境。

丹東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表示,目前使用朝鮮工人需向當地公安、勞動就業、外辦、外經貿局四個部門申報,最后由省里的勞動保障部門審批,但需要申請者提供勞工合同。他介紹,這些勞工每月的工資是1500~2000元人民幣,“以前大家都用黑工,各部門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但從去年開始,各地開始清理‘三非’后,就有了一定限制。”

目前,朝鮮在華打工人群分為三類,探親訪友者、偷渡者和國家派遣者,其中偷渡者的比例遠遠大于正式派遣和探親訪友,這與朝鮮欠發達的經濟狀況及繁瑣的審批、審查程序均有關。

以正式國家派遣者為例,這些人除了要求政審過關外,學歷、身體、形象、口語以及忠誠度等都要經過層層篩選,最后才能允許出國務工。

一名長期從事邊境勞工中介的負責人表示,由于等級森嚴,一般由國家正式派遣外出務工的以朝鮮軍方家庭背景居多,許多無法通過篩選的就只能以偷渡或走訪親友及旅游方式外出打工。“他們那出來打工,比印度考公務員還要嚴格。”前述丹東市外經貿局人士表示,目前丹東市使用正式朝鮮勞工的只有四家,其中三家為服裝加工企業,一家為軟件企業。

國家旅游局網站顯示,僅今年1-3月,朝鮮來華總人數就達4.02萬人,其中服務員工為1.93萬,占總數的50%。

前述朝鮮商社人士表示,在外勞工所得的報酬一般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歸國家,一部分歸商社,最后一部分才歸自己。但相較于在朝鮮國內來說,這也算高薪了。

他還透露,此次派出勞工無論從形象上和在外的表現都會令人耳目一新。以往在用工方面,朝鮮會要求不能與中國工人共處,但現在降低了要求,可以一起吃飯、勞動,只要求單獨居住。“派出來管理的人員也不如以往那么意識形態僵硬,總是要求寫日記、寫匯報。”

上述長期從事邊境勞工中介的負責人透露,緊挨著鴨綠江流域的城市在對外招商時,一般都喜歡打這個勞工牌,因為相較于風險較高的投資,廉價的勞動力也是吸引投資的強有力誘惑。

他表示,不少地方政府都會委托勞動中介公司代與朝鮮商社聯系,幫助投資者雇用大量的朝鮮工人。

事實上,自從金正恩上臺后,朝鮮已經作出了許多大膽而開放的政策決定。

7月4日,法新社報道稱,20名朝鮮官員、學者5月抵達中國天津,觀摩高新經濟區的運作和學習招商引資經驗,“這些人將在華參加兩個月實地培訓”。“金正恩上臺后,朝鮮政府方面對監視這塊放松了許多。以前去哪兒24小時都有人跟著,甚至在酒店都有人陪同。現在就沒有那么嚴格,只要是團隊來朝的,只要不在很晚時間到敏感地方走動,就不會有人跟蹤。”李立說,受國際社會大環境影響,朝鮮的心態在一點點打開,這是比較明顯的變化。

接近朝鮮政府人士表示,IT工人來華務工,實際一直都有,只是甚少被人所知,此次高調宣揚也是向外開放的一種表現。

他透露,丹東市哈納軟件公司就是朝鮮在華設立的一家公司,主要用于培訓朝鮮的計算機人才,主要承接日韓產品項目。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