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即將出臺的創業板市場,我們已經儲備了一批資源:2007年利潤達到2000萬元的擬上市企業100家,均有望沖擊創業板;已經參與到園區內企業改制上市工作中來的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20家、律師事務所26家、證券公司15家、其他如資產評估機構9家。”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翹首企盼 信心十足
記者:目前創業板出臺的預期逐漸明確,您認為創業板的推出對中關村有什么意義,會對園區的企業產生哪些影響?
負責人:應該說中關村的企業正翹首企盼創業板制度的出臺。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歷了2004、2005兩年的調整之后,開始進入活躍期,隨著境內外創業投資整體北移,最近兩年多來,中關村的企業獲得了大量創業投資資金的支持,2006年獲得的創業投資的資金規模占到整個中國大陸的52%,2007年占到32%。
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日趨完善,主板(包括中小企業板)、三板,特別是即將推出的創業板,為中關村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融資需求的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創業板市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高科技企業融資的一條重要渠道,應該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關村上市企業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對創業板充滿信心。我們愿意借創業板出臺的東風,加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境內證券市場的合作,積極對中關村高科技企業進行宣傳、培訓和引導,加快擬上市企業的改制進程,推動更多的中關村高科技公司到創業板上市。
儲備充足 潛力巨大
記者:目前,中關村是否儲備了一些資源準備上創業板?
負責人:當然,針對即將出臺的創業板市場,我們已經儲備了一批資源:2007年利潤達到2000萬元的企業100家;會計師事務所20家;律師事務所26家;證券公司15家;其他(資產評估)9家。
中關村不僅將目光集中在創業板上,而且希望能夠在未來多層次資本市場上構建“中關村板塊”。從園區資源來看,中關村科技園區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國家級高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創業活躍。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兩三千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0000家,其中高科技高成長的“瞪羚”企業2180多家。2007年凈利潤過1000萬的非上市公司超過400家;園區連續三年每年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企業100家,目前總量達800家。德勤近兩年發布的“中國高科技高成長企業50強”中,近一半的企業來自中關村。
根據我們的統計,2007年園區完成改制企業55家;截至目前,園區股份公司總數達到253家,占全市股份制公司總數的40%,其中非上市股份公司存量達到200家;正在改制企業140家;已進行備案準備改制的企業200家。另外,非上市公司進入證券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已出具試點確認函的企業有45家,已掛牌和正在備案企業有29家,正在券商內核和進行盡職調查的有16家。
從目前已上市的公司來看,園區上市公司總數達106家,IPO總融資額近1000億元人民幣(境內53家,境外53家)。2007年,20家企業成功登陸境內外證券市場,融資375億元人民幣;另有10家企業已向境內外證券交易所或證券主管部門提交IPO申請。另外,還有22家企業準備在2008年報發審會。目前僅注冊在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和百慕大的中關村非上市公司就有近300家,這些企業都是準備在中國境內或瞄著在境外上市的優秀企業。
我們認為,上市公司突破100家是中關村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性的突破,意味著中關村企業的創新創業成果越來越多地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中關村科技園區和中關村高科技公司的投資價值,已在境內外資本市場產生了廣泛影響,引起了高度關注。可以看出,經過近20年的發展和積累,中關村的高科技公司開始進入快速和規;l展階段,有條件的公司借助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上市速度越來越快,勢頭很猛。
政策扶持 資金獎勵
記者:下一步,中關村在扶持園區企業上市融資方面有哪些打算?
負責人:中關村在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方面將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比如說,在資源對接方面,目前,中關村成立了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改制上市服務中心,實施改制上市培育工程,企業需求、中介服務、投資者關系推介、政府部門協調、公共政策宣講、專業知識培訓等內容,全部可以在這個平臺得到幫助。
另外,中關村還成立了中關村企業改制上市工作協調小組,包括了企業上市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政府部門。同時,還定期召開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改制上市工作會。
當然,中關村也積極地“走出去”幫助企業與證券市場對接。比如,2007年12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與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深圳證券交易所與全國高新區簽署的首個合作協議。旨在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和協調,促進更多有條件的中關村企業到深交所中小企業版及未來創業板上市,做強做大“中關村板塊&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