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馬文良
2008年2月11日,中國農歷的正月初五,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氣氛中,爆竹聲聲,辭舊迎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同樣被這樣的氣氛包圍,彩旗飄飄,嘉賓云集,來自全球全球科技界、金融界、新聞界、私營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云集聯合國,就“全球氣候變化”這一共同的問題展開討論。
本次會議是繼2007年12月印尼《巴厘島協議》之后,聯合國為推進履行協議的重要會議,旨在建立簽約國家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特別是與私營部門及社會團體之間的合作,以應對人類共同面對的氣候變化。
為了這次會議,聯合國大會主席凱瑞姆博士特別邀請了16位嘉賓,唯一來自中國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博士便是其中之一。在會議上,夏穎奇以《北京高科技園區以清潔技術參與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為題發言,向與會代表介紹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充分發展科技創新與技術支撐作用、促進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情況。
這件事情具有不平常的意義。這是中國科技園區代表第一次把聲音帶入聯合國總部的講壇,這標志著作為國家高新區代表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化程度進入了新階段。換言之,中關村的軟實力在聯合國這全球舞臺上得以關注和承認,同時也宣告中關村影響力進入聯合國。
2007年8月第62屆聯大主席凱瑞姆博士應邀訪華,期間由外交部安排到中關村科技園區參觀。他對中關村舉辦的兩次高水平的國際清潔技術研討會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對中國政府、中國科學家和企業家在北京中關村大力發展節能減排的清潔技術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希望中關村能夠向他提交有關開展清潔技術的情況報告并邀請中關村科技園區代表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對策大會。后來,他寫信邀請夏穎奇博士參加“致力解決氣候變化;聯合國與世界在行動”為主題的聯大專題會議。
在開幕式上凱瑞姆和秘書長潘基文分別致詞,明確表示,正視和著手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是本屆聯大的主要工作,全球各國、各界只有共同行動,才能征服面臨的挑戰。
參加研討會的16位特邀代表于第二天應邀列席第62屆聯合國大會,與聯合國各會員國代表就《巴厘島協議》簽署后進一步建立簽約國之間的伙伴關系,特別是與私營機構及社會團體的關系,共同行動以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大會討論。
夏穎奇博士在發言中闡述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近年來以高效節能等清潔技術為區域性和全球性改善大氣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解決方案,將中關村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傳播先進的環境科學意識,推廣循環經濟技術的經驗介紹給聯合國,并努力擴大在各會員國和聯合國各機構、各組織中的影響。
他強調:作為中國最大的高科技企業集群創新的代表,中關村高度關注環保技術的發展。通過與國際社會和科技集群之間頻繁舉辦多邊或雙邊研討會,加強技術與信息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環境能源及氣候變化問題;積極傳播環境保護理念,提升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中關村的企業、研究機構以各種技術合作,產業聯盟的方式形成創新集群,全面開展清潔技術研究,推動技術標準的制定,提供同步的技術解決方案;參與綠色奧運及節能環保示范工程建設,推廣適宜的循環經濟技術,其中的一些科研成果和技術解決方案已推廣使用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如蓄熱式高溫空氣燃燒技術,被中國數以萬計的工業加熱爐和各類工業爐窯采用,節約率可達30%;又如被譽為“Dewer China”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技術產品得以推廣應用,減排二氧化碳,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同時,夏穎奇還對聯合國解決氣候變化工作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加強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監測,加強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和預報協調行動;二是加強宣傳教育,使各國人民充分意識到溫室氣體效應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并通過公正輿論壓力促使全人類共同行動起來;三是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移支持和行動資金的支持,以履行發達國家早期排放應承擔的責任;第四,加強國際監督,在《京都議定書》和《巴厘島協議》的基礎上,要求所有簽約國認真履行自己的節能義務;第五,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將成為今后人類歷史的永恒主題,只有聯合國這樣的組織能夠集結和推動人類面對氣候變化的對應方案,每屆聯大和每任秘書長必須把保護地球放在所有工作目標的優先位置,堅持不懈地長期努力下去,堅定不移地把書面計劃實施到實際中去。
經過20年的積累,中關村科技園區在空氣環境、污水處理、新能源、高效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已經形成了一批實力雄厚的技術產品,一些自主創新的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也有一些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利德華福公司的大功率高壓變頻器平均節電率30%以上,每年為國家節煤70萬噸,減少廢氣排放約20萬噸,減少粉煤灰排放約12000噸,市場占有率近30%,連續4年居國內市場第一;碧水源公司的污水資源化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領域處于國內第一、世界前三水平,能夠一步到位同時解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