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中關村下一步將借鑒硅谷銀行市場化運作機制

日期:2008-04-02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體: ]

  經過近20年的摸索,中關村科技園區博采中西所長,構建了一個滿足創新型企業不同階段、多元化的有效融資需求的多層次投融資促進模式。

  中關村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關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關村特色的投融資促進模式,構建了局部優化的環境,促進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全國其他高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中關村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正在研究如何借鑒硅谷銀行經驗,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和機制,為獲得創業投資的企業和創業投資機構提供更好的專業的金融服務。

  他還透露,目前,已正式啟動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并購重組調研工作。擬通過此次調研,了解目前園區企業兼并收購活動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研究提出可以有效促進企業并購重組投融資公共政策建議,為下一階段園區投融資促進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一個基礎 九條渠道

  中關村投融資體系的特點可概括為“一個基礎,九條渠道”。中關村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個基礎”是指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以信用促融資。“九條渠道”包括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境內外上市、代辦股份轉讓、并購重組、技術產權交易、擔保貸款、信用貸款、企業債券和信托計劃。

  針對初創期企業融資難,中關村在全國率先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實施創業投資企業風險補貼政策,研究促進天使投資發展,搭建了創業投資促進工作平臺。針對快速成長期企業擔保難、貸款難的問題,中關村設立了針對重點企業群體的擔保貸款綠色通道,組織發行高新技術企業集合信托計劃和企業債券,開展信用貸款試點,搭建了專門服務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擔保平臺。在促進穩定發展期企業發展方面,主要是實施改制上市資助政策,促進具有一定規模企業的產(股)權流動,使企業借助資本市場進一步做強做大,積極開展中關村企業股份報價轉讓試點,搭建產(股)權交易平臺和專業化的企業改制上市服務平臺。

  該負責人稱,中關村通過促進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拓寬企業間接融資渠道,又通過促進創業投資發展、推動企業改制上市、促進股權私募、組織發行高新技術企業集合信托和企業債券等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初步形成了促進不同階段企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

  改制一批 上市一批

  中關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02年,園區通過與證券機構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整合各方面上市資源,設立園區企業“改制上市資助資金”,實施“中關村海外融資行動計劃”;2005年率先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試點,積極促進園區企業快速發展和到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2007年,為進一步加大有關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企業改制上市,園區進一步修改了《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改制上市資助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加大資金資助力度、政策著力點前移等措施,進一步激發企業改制上市積極性。同時整合創業投資、技術創新、重大產業化項目、貸款擔保等方面的政策資源,集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高成長企業,使其盡快發展壯大,登陸境內外證券市場。

  此外,還專門成立了“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改制上市服務中心”,作為園區企業改制上市和代辦試點工作的實施載體,具體承擔園區企業改制上市和代辦系統的組織與實施工作。依托園區改制上市服務中心,建立與各園區、協會、平臺、券商和專業服務機構的協同工作機制,建立“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輔導一批、送審一批、上市一批”的園區企業改制上市培育工作體系和協同工作機制,調動各方資源,形成社會合力。

  近年來,園區企業的改制上市積極性越來越高、步伐不斷加快,上市公司總數突破100家。中關村2007年在境內外新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有20家,通過IPO共融資折合人民幣375億元。園區上市公司總數達106家,IPO總融資額近1000億元人民幣。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中關村科技園區產生和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是全國高新區中創業板企業資源最豐富的區域。截至2007年底,園區收入過億元的非上市企業700余家,近三年每年新增100家。園區收入1000萬元至5億元的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瞪羚企業”2100多家。另據近期企業自愿報名統計,近兩年有改制和上市意愿的企業達400余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