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確定了今后兩條前進路線:一條是通過經營模式來進行市場和產品營銷;另一條就是通過資本市場加快發展。
本刊記者/陳莎
上市:不只是通過IPO募集資金的概念
2007年9月,夏末秋初。北京,上地三街9號。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郭洪來到了位于嘉華大廈10層的北京中興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視察。所有的中興通人這天都顯得喜氣洋洋,熱情好客。
中興通井然有序的辦公環境和融洽自然的工作氛圍給郭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興通的低調樸實,對比它如今員工總數達400余名,總資產逾2億元的身姿,讓人深感難以置信,郭洪決定盡力扶持這個只知默默辛勤耕耘的企業。
郭洪建議朱元濤,“中興通已具有在三板上市的資質,應該嘗試借用資本的力量擴大企業規模。”郭洪的這句話,觸動了技術出身,只知埋頭苦干的中興通董事長朱元濤。做事審慎、心思縝密的他并沒有馬上應承郭洪的建議,他需要一些時間好好考慮。
朱元濤坦言,像中興通這類的企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相對而言,公司利潤比較高。對于這種有比較好利潤的企業,在關于下一步資金的如何投入和使用又不特別明確的情況下,企業是否應該走上市這條路?”朱元濤深感困惑,“過去由于工作繁忙,沒有太多精力去論證,公司一直沒有出臺什么明晰的政策。”郭洪的出現,促使朱元濤開始拿出更多的時間來思考有關上市的問題。
郭洪視察走后沒多久,中興通便邀請了很多券商、投行、中介機構來論證上市的可能性。清晰的產權結構,明晰的公司制度,無任何借貸負債,凈資產達1.1億元的中興通,讓來的所有券商、投行和中介結構都很吃驚。毫無疑慮,他們一致認同中興通的上市之路。
在得到來自各個專業機構權威的論證結論后,朱元濤也下定決心帶領團隊,信心滿懷地開始執行中興通三板上市的計劃。
“在上市的過程當中,如果按照郭主任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在2007年底就該完成,但具體工作一開展后才發現,實際情況比我們預想的內容要多得多。”繁瑣而高難度的工作并沒有阻止中興通的上市步伐,它仍亦步亦趨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行。
朱元濤告訴記者:“在籌備上市的過程中,先不談結果,券商、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公司進行的咨詢和上市輔導,不僅對公司內部的管理、運作機制的監控,還是公司的整體構架;不僅對公司的經營者,還是員工,都有促進作用。而且關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是什么’‘經營模式是什么’等等問題,上市之后,都會逼迫公司去滌清。”
無可厚非,上市是所有謀求發展的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標。朱元濤說:“客觀來講,上市不僅是通過IPO募集到資金的概念,還可以通過更多的二級資本市場的手段來幫助和促進企業的發展。”
“在投資控股方面,企業透明了,規范治理了,一方面提高了知名度、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別人能迅速了解你的企業,并且能確保所了解的信息都是準確的。這都會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好處。”
2008年10月28日,這是個讓中興通人期待和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中興通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正式掛牌。
望著眼前掛牌板上赫然顯立的“中興通”三個金色大字,作為中興通董事長的朱元濤感慨萬千。
回顧中興通十余年來幾經波折、幾度艱辛的創業歷程,對比如今的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朱元濤心情是激動豪邁的,但在光榮背后,他仍用警覺的語言,提醒著自己,提醒著每一個中興通人:
“面對不斷涌現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責任與壓力并存,我們需要更加勤勉工作,開拓創新。”
中興通的上市對于每個中興通人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三板上市的成功使中興通在資本市場邁出了一大步。
“中興通確定了今后兩條前進路線:一條是通過經營模式來進行市場和產品營銷;另一條就是通過資本市場加快發展。”
朱元濤相信,“上市對于公司的經營管理,實際的規范化運作和盈利體系的建設都將起到很大作用。因為現在不管是面對問題,還是做決策,再來討論的話,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都有很大改進。”
思考:中興通未來做什么?
朱元濤告訴記者,中興通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剛剛成立的時候,公司管理層考慮的只是公司如何生存下去,如何賺到錢給員工發工資。“那時候沒有想要在哪個行業領域怎么樣,只是不斷尋找賺錢的機會。”這也是每個初創企業必經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
直到1999年,這時中興通在資金積累、公司資源及公司盈利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條件,公司管理層才開始思考公司下一步如何發展的問題。
從2004年開始,中興通開始步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但關于今后公司的經營宗旨和經營目標,仍不甚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