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電子城管委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業務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抓重點、破難點、出亮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在規劃報批、創新服務、統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
一、2008年經濟運行綜述
2008年電子城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經濟運行基本面尚好,實繳稅費總額保持快速攀升。外部需求萎縮,宏觀經濟下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工業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
(一)總收入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
1-11月,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641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1-8月回落6.7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支撐,經濟保持增長。1-11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分別實現總收入244.6億元和396.4億元,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8.2%和61.8%。
重點企業穩定發展,大企業數量逐步增加。總收入過億元的企業8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2家,共實現總收入552.2億元,占園區總收入的86.1%,對園區總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189.7%。
主導產業份額穩定,電子與信息業繼續領跑其他產業。按高新技術領域劃分,電子與信息實現總收入340.4億元,占總額的53.1%,繼續領跑其他產業,但受金融危機影響訂單逐月減少,導致產銷逐月下降,同比基本持平。
(二)企業所得稅成倍增長,拉動實繳稅費總額快速攀升
2008年1-11月,電子城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實繳稅費總額30.1億元,同比增長28.2%。拉動實繳稅費總額快速攀升的是企業所得稅,受稅收政策的調整和2008年4月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影響,企業所得稅與去年同期相比成倍增長。
(三)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利潤總額降幅明顯
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電子與信息業整體不景氣,第三產業利潤總額負增長,投資收益減少,1-11月園區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4億元,同比減少10.5億元。
(四)工業企業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工業品出口持續低迷
電子城作為開放的國際化園區,受國際經濟形勢發生劇烈振蕩,市場需求急劇萎縮的影響。1-11月,園區內工業企業生產和銷售首次負增長,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226.8億元,同比下降1.4%。主要工業企業出口減少,導致出口交貨值持續下滑,1-11月園區內企業累計實現出口交貨值53.2億元,同比下降17.6%。
(五)加大研發投入,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1-11月,電子城科技園開展科技活動內部經費支出50.9億元,同比增加165.2%。研究與發展(R&D)經費支出44.9億元,同比增長178.2%,占科技活動內部經費支出的88.3%。
1-11月,電子城科技園申請專利的企業75家,專利申請數為535個,其中發明專利228個,較去年同期均有成倍增長。
二、產業促進相關工作
(一)梳理各類政策,構建政策支撐體系。梳理國家、北京市和朝陽區相關政策,印制了《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匯編》。分別召開了專家學者、相關部門、園區企業、代表委員、社會監督員、機關內部等六個層面的座談和研討會,確立了“統籌、覆蓋、擇優、創新、長效”的政策制定原則,初步形成了關于促進朝陽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建議。
(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征集啟動。面向朝陽區注冊且在朝陽區納稅的企業進行了項目征集,評出47家企業的61個項目,支持金額合計1670萬元。同時,對于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一事一議”的原則,由區高技術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給予支持。
(三)加快園區建設,構建開發建設協調推進體系。不斷推進新建區域建設進程。ABB傳動擴產項目二期已經投入使用;大唐電信項目已確定具體實施方案;杰華生物北京基地的奠基剪彩。
(四)加強協調服務,建立產業促進與服務體系。整合政府力量,為園區企業開通無障礙行政審批綠色通道。著力搭建“溝通、培訓、服務”三大平臺為企業服務的北京朝陽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成立。成立了無線新媒體產業聯盟和產業服務資源聯盟,舉辦無線新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壇。由園區五家高新技術企業發起的北京市智能卡行業知識產權聯盟成立大會召開。
(五)設立高新認定輔導大廳。在北京市出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相關辦法之后,開展了一系列輔導工作,多次集中對企業進行培訓,從各科室抽調人員組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輔導小組,設立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輔導服務大廳,為園區企業提供從政策解讀到材料受理的一條龍服務,共輔導企業200余家,接待1500余人次,接受電話咨詢約1500次,截至2008年12月底,電子城科技園共有178家企業通過高新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