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似乎是個“老大難”問題,甚至讓央行行長都感到頭疼。然而,在中關村,這個“難題”正在得到一步步化解。
2010年,北京轄內中資商業銀行累計發放高新技術產業貸款1568億元,同比增長66.65%。北京銀行、華夏銀行等14家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截至2010年底,各專營機構共為871家企業發放貸款126.4億元,其中2010年新增貸款96.2億元。
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2010年新增擔?傤~102億元,累計擔?傤~400億元。各銀行共為172家企業提供授信額度61.88億元,實際發放53.86億元,無一違信行為。
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試點,已累計為30家企業提供90.7億元的信用保險和4.4億元的貿易融資貸款。各銀行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58.7億元。北京中關村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5.2億元。
14家銀行在中關村
設專營機構
3月2日,“2010年中關村高成長企業TOP100”頒獎會上,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業務二部總經理陳雷宣布,“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今年將專門拿出150億元的專項信貸款面向中小企業,尤其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
3月18日,華夏銀行針對中關村高科技型企業推出了名為“園區貸”的特色產品。再算上北京銀行在中關村核心區成立的首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特色支行(中關村支行)、中國銀行推出的“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等,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中關村。
前不久召開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中關村‘1+6’政策和規劃綱要動員大會”上,記者了解到,已有14家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開展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多項金融創新。
有媒本報道,10年來,北京銀行已累計為1000家中關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500億元。
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商業銀行扎堆中關村,為什么這么多的商業銀行愿意向中關村的企業貸款?
業內專家表示,任何銀行都希望放出貸款獲取收益。但是,貸款是有風險的,特別是中小企業。這其中最關鍵的是銀行如何掌握企業的信用,規避風險。2010年,北京轄內中資商業銀行累計發放高新技術產業貸款能達到1568億元,恰恰得益于中關村管委會搭建的信用體系。
首個由協會參與的
信用評級體系
據了解,200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希望在全國推廣企業信用評級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于2003年9月批復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同意將北京市等城市作為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批復》。同意將長春市、成都市、太原市、浙江省臺州市及北京市(包括通州區、中關村科技園區)作為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城市。
作為試點地區,中關村采取新的探索方式通過成立企業信用促進會,建立企業“信用檔案”,拉動中關村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秘書長劉英說,這一思路是全國首創,并被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歐新黔不止一次在內部交流會中肯定,說中關村的模式值得全國推廣。
劉英告訴記者,信用促進會只是一個平臺。集納了企業、政府、第三方認證機構、銀行等機構的信息。
對于新入會的企業,信用促進會將推薦經過國家批準的信用征信公司為企業“信用征信”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對于已經入會的企業,每年都要接受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的信用評級,對有信用失范行為的企業將給予警告或處罰。目前已有8家評級公司、5家征信公司成為信用促進會的指定第三方服務機構。
據了解,信用評級是一種社會中介服務為社會提供資信信息,或為單位自身提供決策參考。最初產生于20世紀初期的美國。而這對于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而言,顯然是一個“舶來品”。
海淀資本中心的趙瑩負責企業信用評級的工作。她告訴記者,中關村的信用評級借鑒了國外制度。一般而言,國際上有信用評級、債券評級、征信評級、投標評級等幾種分類。給企業做信用征信、評級的第三方企業必須受中國人民銀行相關部門的審批注冊才能開展業務。
趙瑩說,信用促進會的企業信用評級每年都要重新審核,這是一個動態過程。會根據企業的經營、財務等狀況,做一個定量分析。同時對企業的主管、所屬行業做定性分析。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綜合,確定企業的還款和盈利能力。
海淀資本中心的聶真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信用評級分3種報告,即標準征信報告、深度征信報告和評級報告。標準征信報告屬于最簡單的信用評級級別,只是簡單地審查企業是否處在運營、有沒有法律上的違規、企業注冊資本金數額等基本信息。
深度征信報告則較為嚴格,信用評級機構不但要在網絡上核查企業資料,還要實地走訪企業,包括評價企業領導人、評價行業發展情況、確定企業具有還款能力等。最嚴格的要屬信用評級報告。要經過仔細的核查,查看財務審計報告、稅務明細等。
在企業征信方面,如美國、中國臺灣的征信所使用的就是征信報告。而中關村則使用自己制定的深度征信報告。相比國外,信用征信標準更為嚴格。在信用評級方面,中關村企業信用評級報告信用等級參照國際慣例,分為三等九級,即AAAZC、AAZC、AZC、BBBZC、BBZC、BZC、CCCZC、CCZC、CZC等級,其中ZC表示的是中關村。
中關村信用評級系統的建立,已經漸漸起到效用。“以前是我們幫著企業找投資商,現在是銀行、投資商主動找上門讓我們推薦需要融資企業。”劉英說。
如今已成為中國網絡出版領軍企業之一的中文在線,成立于2000年。創業初期,中文在線就和北京銀行開展了合作。北京銀行不但持續關注中文在線的行業動向、風險投資和金融同業的介入情況,同時每季度都會走訪,注意維護與中文在線高層管理者的長期聯系。2008年,北京銀行與中文在線簽訂“認股權”貸款產品協議。目前,中文在線正在進行上市前的改制工作。
這只是北京銀行眾多放貸案例中的一例。統計顯示,10年間,北京銀行累計為1000家中關村中小企業放貸,總額達500億元。主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的107家企業曾接受過北京銀行信貸支持。創業板中的華旗資訊、廣聯達等15家中關村企業在成長期獲得過北京銀行的信貸支持。
據了解,目前北京銀行占據了中關村大部分市場份額,每10家獲得貸款的企業中有7家是北京銀行提供的貸款。北京銀行的貸款審批成功率大約為80%左右。目前尚沒有一例貸款違約的企業,許多企業已經發展壯大上市。僅僅以創業板為例,32家中關村中小企業中15家企業在成長期獲得過北京銀行的信貸支持。
如今,信用促進會規模日漸壯大,會員數從2003年的130家發展到如今的3000家。經過年年評選,目前中關村信用星級企業有411家,其中五星級企業35家,四星級企業43家,三星級企業73家,二星級企業81家,一星級企業179家。
劉英告訴記者,目前信用評級更多的是銀行作為貸款參考,下一步,信用促進會將推廣到風險投資商、天使投資商,讓更多放貸的機構了解、使用中關村信用評級報告。
急需完善
個人信用體系建設
劉英說,“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完善的地方太多了。首先要推廣信用報告,信用促進會的3000家企業與中關村2萬家企業相比,推廣面還是不廣,多數企業的信用意識還很差,不知道信用促進會,不知道企業建立信用檔案的重要性。其次,國家在企業信用征信、信息披露等方面沒有法律支撐,也沒有相關制度推進這一工作開展”。
“尤其是各個部門之間還是各自為政。比如即便信用促進會出具了企業的信用報告,但是有些部門在評選、扶持企業的時候,可能不會參考中關村的信用評級報告。甚至個別銀行,放貸員到現在也不一定參考。”劉英說。
在美國硅谷生活了十多年的青云創投總裁葉東,對中關村乃至中國信用評級環境的建設深有感觸。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相較美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包括抵押制度、資產認證等都需要改變。比如,應收款是否可以抵押。另一方面,美國有著很好的誠信環境、法律上的契約精神。這種誠信文化,約束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中國人缺少這種文化,甚至部分人將貸款作為自己的盈利渠道。
葉東認為,中關村只是解決了企業信譽問題,但對于企業領導者、法人的誠信管理還有待完善。他說:“對于個人信譽的評估很重要。誠信好的企業不一定企業家就好,誠信不好的企業不一定法人就不好。在美國,一個人有沒有付房屋賬單、有沒有繳納有線電視費,這些信息都會被記錄并被銀行聯網共享。”
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講師楊陽也很贊同葉東的觀點。他說,英國也是很強調個人信譽,個人的消費記錄、信用卡消費等信息都會被銀行查到。英國人如果違背了信用,損失將會很高。比如在英國,買手機是不要錢的,但是用戶要和電信公司簽約,承諾每月消費一定的金額,每個月的信息都會被查到,如果用戶有一兩次沒有繳費,那么他到銀行將很可能貸不到款。
楊陽介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緩解融資難問題上,英國民間的力量發揮了很大功效,比如借助民間資本、行業協會、企業協會的力量推動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我國,不論是政府還是民營企業,至今尚沒有建立大型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我國目前信用信息資源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即分散在政府各相關部門內的信用信息資源;人民銀行于1998年開始建設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工商登記年檢系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市場主體的“經濟戶口”。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這三個系統的功能甚微。這三個系統是建立在自身業務范圍基礎之上的,缺乏統一標準,具有局限性;同時,三大信息源只對內交流,相互屏蔽,缺乏互通交換、資源共享。其次,在我國,與企業信用有關的信息的90%集中在政府各職能部門,這些信息和數據既不流通也不公開,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被閑置和浪費。
該業內人士建議,我國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可分三個層次建立,一是政府建設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初期主要以省一級地方政府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設為主。同時,應當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如股權多元化、享受會員待遇等),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向社會開放。
其次是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在一個行業范圍內,以行業協會牽頭,建立本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最后,是信用服務中介機構自建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