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分析人士認為,中關村將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方面大力推進實施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工程,目前中關村已具備成為“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科技、金融和服務三大基礎條件。
瞄準戰略新興產業領域
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在一些重點領域中,中關村都取得了突破。
數據顯示,中關村企業擁有授權專利超過3.5萬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3萬件。2010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579.5億元,占全國的40.4%,80%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企業主導創制的國際標準76項、國家標準590余項,在產業發展關鍵環節的主導權進一步增強。
融資創新提供金融支持
針對科技企業多元化的有效融資需求,中關村以企業信用建設為基礎,積極構建技術與資本高效對接的機制,開展先行先試的科技金融創新試點。
據介紹,目前中關村已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了12只子基金,合作規模累計達到56億元,建立了投資引導放大機制,并已形成國內政府創業投資引導資金領域的先行先試效應。
同時,中關村實施創業投資企業風險補貼政策,累計為31家創業投資機構的113個項目提供風險補貼8019萬元,引導創業投資機構向中關村初創期的企業進行投資。
此外,中關村信貸創新不斷深化,14家商業銀行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特色支行和信貸專營機構。截至2010年底,各專營機構已為871家企業提供授信額度133億元,實際發放貸款126億元。通過開展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試點,累計有40家多企業獲得200多億元的信用保險。
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中關村引入14家信用征信評級機構,300多家中介機構參與信用體系的建設,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會員總數已達3200多家。在科技金融創新方面,出臺了包括鼓勵信貸專營機構設立;開展擔保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股權質押貸款、小額貸款等創新試點;開展科技保險試點;實施創業投資風險補貼;支持企業改制上市等涵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投融資政策體系,建立了中關村信用擔保機構風險準備金制度和財政有限擔保代償損失制度。在公共政策的引導下,創業投資、商業銀行、擔保、小額貸款、信用中介機構之間的“信保貸”、“投保貸”聯動的機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