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8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超萬億元,同比增長16.7%;技術收入1478.2億元,同比增長21%;內資企業出口規模同比增速達58%……這組來自中關村(000931)園區管委會的最新數據,不僅傳遞出中關村這部國家級創新戰車前行的速度,也讓人感受到一股股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
經過多年發展,中關村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創新經濟體。自從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中關村建設我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中關村的一舉一動備受海內外關注。
今年前8個月,在外部經濟環境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中關村幾大重點產業則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借助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帶動,軟件和計算機成為中關村電子信息領域最大亮點,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8%和17%。另外,1-8月份,中關村生物醫藥、環保、先進制造產業收入增速在略有回落的情況下也分別達到了24.1%、22.2%和20.7%。
近兩年,中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中關村大量高科技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落地中關村的中央單位重大成果轉化新項目超過200項,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今年以來,政府采購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已完成47億元,完成全年60億元采購目標的78%,有力地帶動了企業創新和發展,為它們打開市場大門助了一臂之力。
專注于癌癥和糖尿病藥物開發的賽林泰醫藥公司,在中關村成立不到4年,目前依靠核心海歸團隊擁有了10個一類新藥研發項目。公司董事長李文軍說,新藥研發要面對漫長而艱巨的挑戰,但中關村的氛圍令我們時刻感受到創新的勃勃生機,這讓我們對研發更加專注。
像賽林泰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今年1-8月份,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企業整體融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中關村企業投資力度不減,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57.8億元,同比增長20.5%,超過園區總收入增速約3.8個百分點。1-8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技術收入1478.2億元,同比增長21%,高于總收入增速4.3個百分點。
眾多在中關村落戶的企業家表示,中關村能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聚合地,關鍵在于練就了一套“融資”和“集智”的本領。
今年1-8月份,中關村新增奇虎360、人人網、網秦等1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90家,其中境外76家,境內114家,融資額合計近1800億元。中關村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告訴記者,資本市場上“中關村板塊”的崛起得益于多層次融資體系的建立。
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等多項科技金融創新的突破,圍繞高科技創業企業特點培養的中關村創業投融資環境日漸成熟。目前中關村創業投資金額每年約20億美元,占全國的1/3左右。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累計已掛牌及通過備案企業94家。中國銀行(601988)、北京銀行(601169)等14家商業銀行還設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專營機構。
目前中關村聚集著兩萬家高科技企業,每年的更新量在3000家左右,它們具有鮮明的創新驅動發展特征,而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是驅動企業成長的引擎。
在獲批建設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中關村又率先提出建設人才特區,在全球范圍內招賢引智。通過實施中央“千人計劃”、北京市“海聚工程”和中關村“高聚工程”,中關村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中關村創新創業。目前,北京地區共引進“千人計劃”入選專家418人,占全國入選總數的27.7%。中關村吸引留學歸國創業人才1.5萬名,累計創辦企業6000余家。
《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2011-2015年)》提出,未來5年中關村將重點實施拔尖領軍人才開發等六大建設工程,同時,在資金獎勵以及財政扶持、股權激勵等方面,落實10項具體扶持政策。目前,第一期2000余套人才公寓租賃住房已交付使用,一批人才租賃公共住房正在建設,中關村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專門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電機系統的精進電動科技公司有十多名海歸,其中不少來自國外知名汽車制造企業。“新能源汽車這種新興產業很難招到高端人才,但我們辦到了,因為這里是中關村。”公司負責人蔡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