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5年模擬電視停播倒計時開始,廣電行業數字化的驅動力十分強勁,這為捷成股份的數字化業務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不知不覺,曾經是“十年磨一劍”創業板走過了2年的風雨歷程。在這7百余個日日夜夜中,伴隨它一路走來的不僅有掌聲,也有冷漠、指責,甚至是謾罵……
這一切的一切并不出人意料,畢竟相較始于1990年12月19日,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正式營業為標志發展至今的中國A股市場,2周歲的創業板還只不過是個娃娃。
這意味著過去和未來,創業板都離不開人們的精心呵護與培育,就如同時至今日,有識之士仍需反思,作為建設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重要一環,在創業板締造無數財富神話的同時,我們如何能夠使其更好地履行支撐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使命?
2011年11月4日,《證券日報》記者有幸隨中關村(7.03,0.08,1.15%)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媒體團走訪了總部設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捷成股份(300182.SZ)。在感嘆資本市場為企業帶來機遇與財富之余,記者第一次親身體會到,創業板之使命,絕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上市這樣簡單,其臺前幕后還有太多人為之付出努力。
走進如今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捷成股份主辦公樓,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即刻映入人們眼簾。外人在贊嘆滿園春色為捷成人營造了一個怎樣幽雅的工作環境之余,卻很難想象這間一直致力于中國音視頻領域數字技術的科技型公司也曾經歷過無糧無餉的窘迫。
迎接媒體團的捷成股份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宋建云介紹,“上市之初,我們沒有資金建設完整的研發測試展示平臺,很多系統聯調都需要借助用戶的實際環境,但電視臺能夠用于測試的時間極為有限,只是凌晨的檢修時間,給我們的研發和產品展示都帶來極大的制約。另外,由于受制于資金,我們也缺乏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給產品推廣增加了難度。”
毋庸置疑,僅僅是透過幽雅的辦公環境,登陸資本市場為公司帶來的改變便已在訪者眼前表現的一覽無余。
上市的強大驅動力
“如今,通過上市,我們不僅解決了上述難題,而且對各類高級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強,這有利于實現公司的人才匯聚計劃。此外,由于有了超募資金,在拓寬產業鏈方面,也給公司帶來了便利,未來在條件成熟時,公司將圍繞主營業務,以資本市場為依托,通過收購擁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技術和團隊,進一步開拓廣電行業和部隊領域外的其他市場領域。”宋建云興奮的向媒體團介紹。
對于企業而言,捷成股份置身的音視頻數字技術領域即將迎來絕佳的發展機遇。
隨著2015年模擬停播倒計時開始,廣電行業數字化的驅動力十分強勁,這為捷成股份的數字化業務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要知道,從制作到播出全面數字化意味著歷史上的模擬投資要全部更新,而隨著頻道的數量級增長,這一投資的規模將十分巨大。
宋建云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數家珍的介紹說,“此前,2009年廣電總局批復了9個高清頻道,掀起了一輪高清化的投資浪潮,這為捷成股份的高清業務提供了200%的增長率。但目前這9個頻道僅能實現廣電總局要求的黃金時間段全高清播出要求,制作能力卻遠遠不足。未來廣電總局的目標是2015年達到100個高清頻道,不僅如此,隨著3D電視頻道逐漸成為各大電視臺的新追求,我們的業務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插上資本翅膀的捷成股份,不僅依舊在科研上積極進取,公司業績也不辱創業板上市公司之名。其多個產品和實施項目先后榮獲了國家廣電總局的多個“科技創新一等獎”,是業內“廣播電視十大民族品牌獎”、“科技創新優秀企業獎”等多項大獎的獲得者。在資本市場上,公司2007年凈利潤超1000萬元,2010年便已達6700多萬元,今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又增長了50%以上。
捷成股份背后的中關村
捷成股份,這家于2011年1月21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A股1400萬股,并于2011年2月22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并沒有頭頂行業龍頭的光環,上市以來也從未引領過一波市場行情,更稱不上是媒體鎂光燈下的“明星股”。
與之相符,此番采訪,公司高管留給媒體記者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行事低調、不善言辭。以至于曾幾何時,上市,這件被所有創業者津津樂道,夢寐以求的事都被公司忽視了。
宋建云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某種意義上說,捷成股份的上市甚至算不上公司的主動選擇。”
“2009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管委會為發掘、培育上市企業資源,主動與證券交易所、協會、券商和專業服務機構建立聯合工作機制,搞了一個‘風投面對面’的活動。當時來我們公司調研的專家聽了我們的匯報,鼓勵我們在中小板上市,我們才真正認識到上市的意義。后來創業板推出,我們才幸運地登陸了這個新的資本市場。”宋建云激動的向記者講述。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凡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的企業均可享受改制上市資助政策,不僅如此,中關村管委會還對創業投資機構實施風險補貼政策,這不但減少了企業們上市的成本,更堅定了那些如捷成股份一般,對資本市場感到陌生的企業上市融資的信心。
除此以外,宋建云還向記者補充道,“中關村開展了多期培訓,組織針對像捷成股份一樣的擬上市企業改制上市特定階段的專項輔導,促進擬上市企業間的經驗交流,提高了我們的資本意識。”
中關村為創業板護航
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點在于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這是現如今人們的共識。中關村管委會通過長期的工作積累,總結了一套支持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發展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其根基在于建設企業信用體系。
這一體系按照“以信用促融資,以融資促發展”的思路,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企業信用自律組織——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制定了一套信用制度,開發了一系列信用服務產品,培育了一批信用服務機構,建立了一套信用信息系統,形成了一套信用激勵機制。
2011年,科技部會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聯合開展“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制定了《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在全國試點建立和完善科技企業信用體系時“要推廣中關村示范區信用體系建設的經驗和模式,開展科技企業信用征信和評級,依托試點地區建立科技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而在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的基礎之上,中關村管委會還建立了技術與資本高效對接的六條機制:一是信用激勵機制;二是風險補償機制;三是以股權投資為核心的投保貸聯動的機制;四是銀、政、企多方合作機制;五是分階段連續支持機制;六是市場選擇聚焦重點機制。并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境內外上市、代辦股份轉讓、擔保融資、企業債券和信托計劃、并購重組、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小額貸款等“十條渠道”,最終使科技型企業能夠借力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我們上市以后,中關村管委會也沒有放松支持力度,經常與我們聯系,聽取我們的想法和建議,幫助我們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人才、市場、用地、并購重組、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相關問題。”宋建云向記者表示。
文至此時,記者不禁感嘆,在創業者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光鮮亮麗背后,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有多少人在為創業板之使命保駕護航。正如此行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媒體團走訪企業,意在透過媒介使更多人了解科技型企業,其工作之細微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