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敢死隊鼻祖”張建斌的掠食生意:追漲中關村

日期:2012-03-1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體: ]

盡管江蘇瑞華在外早已聲名鵲起,但是外界對其實際控制人張建斌卻知之甚少。

江湖中對張建斌的傳說更是百般,幾乎將其“神話”。但是接觸過張建斌的人,對其的評價均是“非常聰明,而且極具戰略性眼光”。

“這個人也非刻意低調,但是因為其已經身家過億,而且公司運轉成熟,宣傳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這也是他從來不接受媒體采訪的一個主要原因。”原江蘇瑞華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近些年更是非常低調,很多拋頭露面的事情都是總經理王澤源出面。”

炒期貨起家

提及張建斌,如今外界對其的推崇更多是來源于定向增發的參與。在這種強勢資本掠食的游戲中,張建斌控制的江蘇瑞華屢屢參與其中,并借機獲得巨額財富,但是其早年發跡于期貨市場的背景卻少有人知。

張建斌是資本市場的“老人”,1993年,當時尚是南京卷煙廠一名普通職工的張建斌就開始進入資本市場,主要投資在期貨市場,如今令其揚名的股票投資在當時還屬于小試身手的行當。

南京一位期貨人士向記者透露,張建斌的交易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其風格很兇悍,而且主要做短期交易,他在當時就是一個投機者。頻繁的短線交易,是需要很好的盤面感覺,而這種感覺一是需要長期的實戰經驗,二是需要天賦的。他短線感覺很好,對交易品種的把握很強。”

雖然在剛入道的時候,也有虧損,但是張建斌涉及期貨品種較廣,包括國債期貨、商品期貨在內,“他幾乎操作過每一只期貨品種”。

“非常勤奮,每天都研究交易技術,以前證券或期貨方面的書籍,他幾乎都看過。”上述期貨人士告訴記者,在炒期貨的時候,張建斌幾乎每天都在交易結束后進行“復盤”,“自己一個人研究、看書,那時候是下了苦功夫的。”

良好的交易技術以及勤奮讓其迅速在期貨市場積累了更多的財富,據熟悉人士介紹,到了1998年的時候,張建斌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400萬元以上。

“后來他之所以將重點轉移到股票上,主要是受到國債期貨的影響較大。”上述期貨人士告訴記者,經歷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之后,張建斌覺得這種期貨投機風險太大,不如證券市場的可控性強,“1998年之后那時候中國股市開始有底部跡象了,他后來就去了海通證券[9.60 2.67%]南京和燕路營業部炒股票了。”

盡管后來很少涉及期貨交易,但是其對于期貨的情有獨鐘在后來的投資生涯中始終沒有斷過。

對于早年發跡于期貨的張建斌,對于期貨投資帶來的賺錢效應當然不能忘懷。2007年11月9日,張建斌借道江蘇瑞華收購了蘇州阪神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道通期貨48%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這亦是其目前參股的惟一一家期貨公司。

除去參與期貨公司的股權投資以外,張建斌亦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后迅速殺入。

“主要用來做對沖,畢竟參與定增的股票太多,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對沖可以控制風險。”南京一位證券營業部老總告訴記者,由于當年是期貨投資起家,張建斌更擅長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他利用一部分資金做空股指,一旦行情不好,導致其定增股票虧損,但是其在做空股指上依舊可以獲得利潤,可以對沖掉二級市場上的虧損。”

2010年伴隨股指期貨推出,張建斌成立了專門的衍生產品部,并在股指期貨推出不久即獲得股指期貨套保頭寸,并通過實戰化解部分下跌風險。

上述營業部老總告訴記者,張建斌為了在股指期貨上有所作為,專門花巨資引進一套國內先進的套利軟件,“在2010年9月到11月的期現套利實踐中,獲利不菲,且取得重要交易參數和交易經驗,這一嘗試在全行業來說都是屬于名列前茅的。”

敢死隊教父

時間來到1998年,張建斌懷揣著逾400萬元的資產來到海通證券南京和燕路營業部(如今的海通證券南京廣州路營業部前身),此時其已經將主要戰場由期貨轉移到股票上。

當年見證了張建斌在海通證券暴富的杜軍(化名)向記者透露,張建斌當時還沒有成名,在南京證券圈里、甚至營業部都沒有名氣,“當時南京圈里有名的是如朱耀明,也就是后來熟知的‘朱大戶’等一批人,張建斌當時最多算一個資金量大的股民,但是其交易非常頻繁,且交易量大。”

如今,當年如日中天的“朱大戶”由于操縱凱諾科技[4.17 3.47%]股價,被證監會給予其“永久性市場禁入”的處罰,當年的無名的張建斌則聲名鵲起。

據記者了解,張建斌當年炒股主要以短線為主,即后來被人熟知的“漲停板敢死隊”。

“說及后來被人津津樂道的‘漲停板敢死隊’,其實張建斌才是這種模式的鼻祖,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杜軍告訴記者,張建斌當年在海通證券主要以追強勢股為主,“例如買入當天的漲停板股票,有些時候上漲五六個點的時候也大手筆追進去,把股票打至漲停板。那時候跟風的股民多,第二天、第三天股票還會漲,張建斌一般就會選擇獲利離場。”

如此反復追殺漲停板,張建斌兇悍激進的手法在后來影響了中國資本市場一大批人。

上述原江蘇瑞華的人士告訴記者,如今在股市里被傳唱的寧波“漲停板敢死隊”,其實都是跟張建斌學的,“例如澤熙投資的徐翔等人,操作手法都是延續了老張的思路,就是追強勢股。老張是把期貨交易的手法引入到了股市里面,這種‘追殺漲停板’的手法在當時是超前的,他可以說是這方面無可爭議的鼻祖。”

1999年,中國股市“519”行情的爆發,證明了張建斌在之前入市的正確決策,這輪牛市也讓其奠定了今天在資本市場的財富與地位。

讓張建斌在南京一戰成名的是中關村[5.68 4.03%],其當時的兇悍手法至今讓杜軍記憶猶新。

“當時監管還沒有今天那么嚴格,很多營業部是可以給優質客戶融資炒股的。張建斌當時在的營業部就給其融了兩三千萬炒股,其在中關村這只股票上完成了暴富。”杜軍向記者透露,中關村當時作為一只新股上市不久,沒有什么莊家,2000年1月份股價一直在20元左右徘徊,張建斌當時覺得網絡股是炒作的機會,就大手筆融資買入了許多,后來連續漲停板,讓其賺了幾千萬,至此完成個人的財務自由。”

當時屬于科技股暴漲的歲月,張建斌利用大筆資金追漲中關村,獲得了巨額利潤。

2000年2月14日,中關村突然拉出第一個漲停板,隨后連續出現五個漲停板,張建斌“追殺漲停板”的手法在此一舉成名,這個案例不僅成為后來業內傳頌的佳話,亦被浙江很多游資作為經典案例分析與學習。

杜軍還告訴記者,那時候“打新股”的利潤比現在還多,“關鍵是營業部可以給客戶融資‘打新股’,這在當時是業內公開的秘密,而且監管也松,張建斌即是利用此機會在‘打新股’上賺了不少錢。”

和其他熟悉張建斌的人一樣,談及其成功,杜軍亦表示還是“勤奮”二字居多,“他那時候住在南京的江寧區,每天都在營業部收盤后自己研究,有時候晚了就住酒店,后來在城區里租了一個房子。一大早就來營業部看股票,大多時候走得最晚,你說,如今炒股的有幾人能做到他這樣。”

據稱,到2001年的時候,張建斌已經身家過億。后來,張建斌開始了職業的投資生涯,其后來對于中國股市的前瞻性判斷令人稱道。

“不佩服都不行,追漲停板,他先做,后來玩的人多了,他就退出了,開始做法人股投資。”上述原江蘇瑞華人士告訴記者,張建斌在2003年正式成立了江蘇瑞華,開始了涉足股權投資,如PE、如法人股拍賣,這也開始了其有職業股民轉向投資家的蛻變。

雙面張建斌

據記者了解,張建斌目前在江蘇瑞華已經不再實際操作項目,更多是做決策性的意見。另外,其還主要和業內知名券商或“資本大鱷”保持及時的信息交流。

盡管在業內已經名滿天下,但是一些同行提及此人,除去低調之外,還有其難以琢磨的性格。

“性格很難琢磨,對員工并不慷慨。”上述原江蘇瑞華人士告訴記者,張建斌對手下人的獎賞并不多,“和業內同行相比,瑞華的薪酬待遇很一般,而且有些時候獎勵很難兌現。”

記者在采訪期間,多位接觸過張建斌的人士均表示其對員工的薪酬的確一般,“但是江蘇瑞華平臺非常好,很多員工還是希望借機獲得更好的鍛煉和機會。”

與此同時,張建斌卻開始頻頻以社會慈善家的面目示人。

2006年,張建斌就向江蘇省慈善總會捐贈30萬,后來,其又一次性向江蘇省慈善總會捐贈500萬元,張建斌在儀式上被重聘為該會榮譽會長。

2010年2月,張建斌以江蘇瑞華發展有限公司的名義向南京大學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南京大學瑞華教育獎勵基金”,而在此前汶川地震時,江蘇瑞華的捐款亦達千萬。

因其籍貫在江蘇金壇,張建斌還受父親臨終之托,攜百萬巨資投資金壇登冠中心小學。隨后,經金壇市政府批準同意將登冠中心小學更名為金壇市明珍實驗學校,此名取自張建斌父親張明與母親王喜珍二者的名字。

一邊是在資本市場上賺取豪資,卻對員工“小氣”,一邊卻在慈善事業上大手筆投入,“資本大鱷”張建斌的性格的確讓人無法捉摸。

時至今日,張建斌奉行的投資信條依舊是“價值投資基礎上的趨勢交易”,但是其為人低調亦無人能及,即使在江蘇瑞華網站上亦沒有其過多信息,或許這也是其成名之久依舊能活躍在資本市場上的秘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