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商圈,位于海淀區中關村,東至大鐘寺,西至蘇州街,北至北四環,南至北三環,規劃占地面積約1.8平方公里。
中關村文化、教育、人才、自然環境等優勢是北京其它區域不可替代的。先天資源的優勢加之政府科學的規劃成就了中國“硅谷”,是北京的核心商圈之一。
區域內高校云集,人力資源豐富
海淀區教育資源得天獨厚,中關村區域周邊匯聚各大院校,北大、清華、北航、北理工等多所著名大學,并有以中科院研究所為代表的多個國家科研部門設立于此。整個區域智力資源高度密集,而許多企業選擇中關村就是希望與北大、清華結鄰。
以IT產業為主導,區域經濟高速增長
從20世紀末,路邊隨處可見兜售光盤的小販,到今天成為聞名全國的電子產品集散地。現在的中關村以電子賣場為主,聚集著近5000家中小經銷商,平均每天要接納來自全國各地近10萬人的客流量。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商用物業研究中心對中關村商圈的甲、乙級寫字樓項目的租戶調研顯示,已有近40家跨國公司在海淀區設立了全球研發中心,包括微軟、英特爾、IBM、NEC、SUN、朗訊、貝爾實驗室、甲骨文、西門子、安捷倫、湯姆遜、P&G、AMD、GOOGLE、雅虎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企業。
以IT產業為核心,區域在經濟上始終保持著超高增長率。
大量高收入人群,消費能力巨大
中關村獨特的產業模式和高速發展的經濟,使得區域從業人員擁有較高的收入水平。“村里人”的隱含意思就是高收入者。此外,從業人口總數的巨大,也使得的中關村區域在消費市場表現出巨大潛力。
商用物業需從量增到結構轉變
一方面,國內外知名IT企業不斷爭相進入中關村區域,另一方面,大量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得以發展壯大,使得辦公物業市場需求增長勢頭強勁。出于對市場預期的看好,各開發商爭相拿地動工,寫字樓項目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辦公物業年供應量、需求量都持續走高,市場放量巨大,卻也造就了些許隱患,例如市場產品趨于同質化,使得一些寫字樓項目空置率居高不下。這就需要項目在定位上多思考,只有保證了產品的多層次化,才能促使市場良性發展。
可喜的是,區域一直以來商務配套資源欠缺的問題正逐步得以改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紛紛建設或投入使用,很好的豐富了中關村的商業模式。以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為例,項目體量達20萬平方米,涵蓋了家樂福亞洲旗艦店、精品購物區、高檔影院、商業步行街以及運動名品城五大商業業態,為人們提供了“一站式”購物及休閑場所。相信中關村商圈,通過不斷完善的商業結構,不僅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更可為該區域入駐企業提供高水平的商務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