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地產 > 正文

海淀北部新區打造2.0“升級版” 借勢中關村

日期:2014-11-03  來源: 《中國房地產報》
[字體: ]

“天時、地利、人和”作為成功的三要素已流傳幾千年,其所代表的衡量標準在當代依然具有決定意義。

  2013年北京市海淀區政府提出要將海淀北部新區建設成為中關村(6.66, 0.11, 1.68%)創新中心區Center Of Innovative District,簡稱CID。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全力打造“中關村創新中心區”,規劃面積226平方公里,涵蓋西北旺、溫泉、蘇家坨、上莊四鎮。這一規劃正在實施。

  正如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在北京D崛起系列之海淀北部新區如何打造創新中心沙龍上所說:“海淀北部新區定位于創新,抓住了區域最大主題,這也是京津冀區域最大主題。創新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主題。”此為海淀北部新區的“天時”。

  城市新區發展最重要的是產業的導入,而海淀北部新區有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毗鄰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此為海淀北部新區的“地利”。

  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集合了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頂級高校。而北京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從來不缺乏,尤其是高新技術人才云集。此為海淀北部新區的“人和”。

  盡管如此,“天時、地利、人和”背景下的海淀北部新區并不是就可高枕無憂服務設施缺乏、配套居住問題仍是新區發展過程中急需補全的短板。

  打造中關村

  “升級版”

  “在國家的大力持續支持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前身為北京新技術開發試驗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后,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 的企業。”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了海淀北部新區的開發背景。“由于中關村地區發展空間有限,這些在中 關村成長起來的企業迫切需要擴大辦公空間。”

  海淀北部新區毗鄰中關村區域,新區自然成為接盤者。“海淀北部新區東臨八達嶺高速,西至西山山脈,北與昌平接壤,南至五環路,總面積約238平 方公里,占海淀區域面積的54%,是北京市“十二五”期間重點規劃建設的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也是中關村核心區規劃建設的三大功能區之一。”上述海淀區北 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根據《海淀北部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未來海淀北部新區域將建立“專精特新”產業集群,構建產城融合、城鄉統籌發展的創新區域,并肩負著成為海淀創新發展新增長極的重任。

  海淀北部新區定位于創新中心,其目標是到2020年初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收入過萬億的科技創新基地、城鄉統籌發展的典范地區和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發展新區。

  據北京市海淀區發改委、海淀區北部新區開發設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董殿毅介紹,目前,CID建筑面積1000萬平方米,引入了以華為、百度[微博]、聯想為代表的近兩千家知名科技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為主體,年收入3300億元的盛況。

  產業導入不愁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許多城市著力建設新城城區。但在一些新城新區的發展中產業導入成為最大的難題。

  前述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海淀北部新區不存在這類難題,主要緣于“啟動海淀北部新區開發的背景與當前全國部分城市轟轟烈烈推進的新城新開發有很大的不同”。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要拓展更大的辦公空間,更加自由和生態的科技新區。

  “海淀北部新區的定位與和北京市其他新區的定位存在差異化,避免了同質競爭。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和河北等地打造高新產業園區相比,產業聚集優勢還是比較明顯。”馮奎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華為入駐CID已有三四年時間,北京的主要研發團隊都匯聚于海淀北部新區。華為北京研究所副所長張建虹談到了在CID這幾年的體會,“我們在這 有46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目前已經入駐的研發人員總數將近9000人。環保園使我們在這里落地生根,我們也取得了和CID地位非常匹配的成績。在面向全 球中高端數據通信方面已經走在同業前列。”

  海淀北部新區自2004年正式啟動開發以來,已走過了整整10年的歷程。頭幾年僅在小范圍實施局部開發,自2011年以來,海淀區舉全區之力推 進北部新區開發建設,成立了由常務副區長任總指揮,下設開發管理、規劃前期、搬遷騰退、工程建設、供地招商、資金管理以及綜合辦公室等7個專項工作組的海 淀北部開發建設指揮平臺,形成了全區共建北部地區的新格局。3年多的時間內,共完成960億元的開發投資,海淀北部新區建設已邁入了快車道。

  宜業后的宜居

  “我們公司現在發展得比較快,每周大概要進兩三百個新人。要解決交通的問題,這方面沒有適合購物的購物中心,因為周邊全部是園區。”百度科技園項目總監韓賀中道出了海淀北部新區發展中的問題。

  “用好這塊風水寶地,應該落實好規劃。”董殿毅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海淀區委要做的,一要拆遷功能建設,用地招商等專項工作;北部新區開發 規模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二要成本統籌核算,編制了整體開發工作方案,為北部西區提供政策保障。三要聚焦高精尖行業,引進國內國外大企業。四要培育 中小微高科技企業。”

  產業快速導入,而后期的配套服務設施如何跟進成為擺在海淀北部新區管理層頭疼的問題。“海淀北部新區開發規模大、涉及內容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 工程,必須按照‘滾動開發’原則,逐步推進實施。”海淀區北部地區開發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對此問題進行了回應。“目前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還處在快速 建設期。”

  董殿毅告訴記者,其實早在2010年,海淀北部地區就提出要按照用地節約,設施配套,生態良好,城鄉一體建設原則,將北部地區建設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發展新區。

  “產城融合和城市發展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現在的CID只是產城融合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們現在正在解決住房、購物中心等設施建設,這是一個5年計劃,到2020年,就可以基本實現CID產城融合的落地。”董殿毅說。

  據記者了解,海淀北部新區規劃已按照產城融合規劃合理布局了產業園區和居住社區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力求避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潮汐居住”等大城市病在新區蔓延。

  交通出行方面,隨著G7高速的通車和翠湖南路的開工建設,區域內五橫六縱的對外路網體系將基本形成。地鐵16號線正在建設,并將于2015年底通車。

  文體衛配套設施方面,目前,CID已引入了藍天幼兒園、中關村二小、翠微小學、清華附中分校、101中學分校、人大愛文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正在加快推進亮甲店三甲醫院盡快落地;溫泉體育中心已投入使用,北部文化中心將很快建成。

  商業設施方面,將在翠湖、永豐兩大組團內打造集商務、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城市綜合體,引入適合北部新區需要的商業項目。

  記者在海淀北部新區看到,北部文化中心正在緊張施工。據附近的居民介紹,“同期還要興建一個影城和一個大型超市,到時看電影再也不用跑到遙遠的北清路了。”

  今年9月封頂的中關村壹號項目將配建20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項目,年底前進行招拍掛,這也將有利于緩解北部地區現狀存在的職住不平衡問題。

  負責海淀北部新區規劃與開發的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寶山介紹說:“從開發商角度,產城融合的關鍵是在規劃,核心問題是 功能融合,最后實施效果是它的綜合效率。綜合效率的實現,我們從規劃、空間上可以給它做一些合理安排,但是這個效果,最終的實現需要一些時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