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中行貨產品價格偏高且質量參差不齊(尤其是不少國內廠商對設計的漠視以及機身質量不過關造成了惡劣影響),使得不少朋友都會購買改版手機(也便是俗稱的水貨),很多國內沒有上市的優秀產品,例如諾基亞的6233,6290等產品,不過出于對改版商家的不信任,總是會鬧出讓商家哭笑不得的情景。由于筆者有過與改版銷售商處各種工作的相關經驗(從銷售,客服,前臺,庫房,編輯以及渠道經銷都有所實踐),在此也淺談下經銷商眼中幾類顧客的"窘境",相信看過了如下文章,您會更加了解改版商家的營銷策略,更好的保護您的利益,也定會對您的購機有所幫助。
之前在做銷售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顧客對于產品不夠了解鬧出的笑話。
魚龍混雜的手機買場中
顧客甲:“有K790么?拿來我看看”(坐下)
商家:“790?沒聽說阿,是不是沒上市呢,只有k800”
顧客甲:“哦,我就要7系列的拍照手機,你們還有沒有索愛的新機看下”
商家:“我們這到了款850”(轉身拿機器出來)
顧客甲:“這不和830C長一樣么,有什么不同么”
商家:“那還用說,全面升級了唄....”
雖然實際生活中商家與顧客同時爆出笑料的場景不多發生,更多的是遇到顧客對于產品不夠了解引發的笑話,堅持己見更是令商家難以侍從,尤其是對于自己心儀的產品參數不清楚,將普通手機與智能手機混為一談的狀況時有發生。
很多顧客都會在購買改版手機之前對網絡中的信息多加關注,了解中意產品的具體參數,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偏偏有不少顧客會選擇在并不知曉的情況下直接到商家咨詢,購買,對于知識的空白寄托于自己的“應變能力”。商家也會在銷售過程中對顧客“探底”,知曉顧客對于產品的具體了解以及對產品定位的理解。幾句話便會讓商家明白顧客對產品并不了解,畢竟在購買過程中,對產品的深入了解會令商家打消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
改版商家與行貨經銷商不同,對銷售的商品都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以及應用方面的造詣,這也是為什么大型改版商家多數是在手機商圈中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原因所在,只有對產品的絕對了解才會換來顧客在購買過程中的信任。
貼士:很多品牌的改版手機多在型號上與行貨有所區別,例如三星的水貨型號尾數為0用以區分行貨的8,而索愛則會加上“i”。
不同于行貨產品的三包規定,更多的小改版商家對產品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的保障還是停留在口頭的承諾,所以不少顧客就會通過購買過程中與商家拉關系,以尋得更為放心的“保障”。
顧客乙:“您這店面挺大啊,我還認識這邊的XX,都是朋友嘛~”
商家:“哦,是嘛,那關系可就近了”。(熱情地來上一杯水)
顧客乙:“大家這么熟,您這質量和保修可都要最好的啊。”(雙目有神,似老友見面般)
商家:“自然自然”(扭身后白眼視之)
商家并不是慈善家,不可能會對每一個顧客都破格“升級”服務。并且在攀談過程中,開門見山的暴露自己的相信傾向也會令商家更加容易“下手”,其實多數改版商家商家就是幾個銷售,客服,技術維修(這已經是大水貨商家的固有模式,有些商家還會有自己專署編輯,軟件工程師等)對于顧客的“盤道”也都是心知肚明,敷衍過事,對于產品購買,后期服務絲毫沒有好處而言。
面對每天流動的顧客群體,商家并不能記住所有人的信息,所以通過不熟識的關系獲取更多額外優惠并不靠譜,甚至可能遭遇殺熟的潛在危機。
貼士:商家的最基本目的還是盈利,非親非故,又不是莫逆之交,自然沒道理給一般顧客免費提供收費甚至更高規格的服務。
對于大多數顧客而言,對于改版手機的了解并不深入,就算網絡中對于產品的功能描述,評測已經達到了“透徹”的地步,但對于相關配件卻沒有那么清楚,這也是很多顧客鎖擔心的配件被更換以及配件減少問題。所以一些顧客便在購買過程中對配件拉高配置,比如……
顧客。“多少錢你這機器” 商家:“3XXX”
顧客。“咦,XX店才2XXX啊,你這怎么這么貴”
商家:“我也有啊,2XXX給你拿,翻新貨,我們新機進價都3XXX,怎么可能那么便宜賣給你!電池給你換成高仿的,一下差1,2百,全套都給你換了,差價就更大了,你根本看不出來,一模一樣的!”
顧客。“哦,這東西差價還真是大呢,我看XX數碼比你的貴100多,他們那么大,不會有問題吧,你這個這么便宜,別也給我縮了水。”
商家:“他們家?店那么大,租金那么高,不賣貴點他們吃什么,都一樣的東西。買他們的可就虧了!”
您看這口才,三五句話,只有自家是正常的價格,無論別家高了低了都是罪過,這也是改版商家常見的忽悠伎倆。再例如索愛鋁皮電池和軟皮電池的笑話。顧客非要假冒的鋁皮電池,說軟皮的是假的,結果那個軟皮才是原裝,鋁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