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的中關村,相信全國的人都不會陌生,將中關村與美國硅谷相比的恐怕大有人在。筆者之前對中關村心馳神往,也是來北京上大學之后才慢慢的了解了中關村的情景。那么在外人眼中的中關村和“村里人”自己眼中的中關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下面筆者就來粗淺的介紹一下。
繁忙的中關村路口
中關村的四大賣場
●在中關村做生意都能發財?
誠然,的確有不少人在中關村發了財走了出去,比如神舟電腦的董事長吳海軍,原本也是在中關村起家的,通過自己的拼搏抓住了機遇,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更多的人呢?恐怕能說在中關村里靠著賣電腦發家致富的并不是多數。
如今的中關村市場,競爭可以說異常慘烈,如果說高考時“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話,那么中關村的商家就是在天天進行著“高考”。顧客的總數一直沒什么變化,但是如今在中關村這“彈丸之地”的電腦賣場已經是越來越多,經銷商的數量也絕非幾年前可比。
相對固定的利潤,越來越多的人來分,分到碗里的大多也都是殘羹剩飯,甚至不少商家為了爭取一個顧客,攢一臺電腦只會賺二三十元,與其說這是顧客的勝利,不如說是商家的悲哀。而目前靠著這種不健康的利潤“茍延殘喘”的商家已是越來越多……
##**CP**##
在大家的心目中,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在中關村賣電腦的都是奸商,自己去買電腦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生怕被騙被坑。那么筆者不禁要問,商人如果不“奸”的話又何談“商”呢?
所謂無商不奸,無論賺多賺少,商人買貨的目的都是賺錢,中國純粹的慈善機構寥寥無幾。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合理的利潤應該留給商家,如果來中關村買電腦的用戶都抱著“讓別人賺一分錢都心疼”的態度的話,那么往往損失會更大。
買電腦會有買服裝賺得多嗎?
以攢機為例,一般來說經銷商都會賺100-300元的利潤,若以整機4000元來計算,利潤大多不足10%;而若以服裝的利潤來對比,恐怕不少朋友所買的阿迪達斯或者耐克鞋都會被商家賺取30-50%之多。相比之下,中關村的經銷商都是“奸商”嗎?
其實買電腦也和買衣服差不多,貨比三家的真理依然有用。也許不少朋友的硬件知識不算豐富,但是如果真能認真的琢磨一下,就能“走三家勝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