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扎貨等死,扎貨找死……”,不知什么時候在中關村開始流行了這樣的話。實際上自從有商業活動開始,類似“扎貨”的行為就貫穿在其中,這自然也包括中關村。只是中關村在發生幾起扎貨卷包跑路事件后,人們逐漸對“扎貨”敏感起來,但對它卻又無可奈何……
“存在即為真”--------扎貨的優勢不容質疑
扎貨行為既然能存在于商業活動中,自然有著現金結算方式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和方便之處。
拿中關村市場來說,任何一家柜臺或經銷商手中的現有貨物都很難滿足各種顧客的購買需求,此時最方便、最迅速的方法就是去其他柜臺上拿貨充頂。但柜臺間當時結帳比較麻煩,時間也不允許,于是便先扎貨,事后一定時間期限內統一結帳。而且,扎貨可以為商家們省去生意中的成本投資和資金周轉階段,直接賺到中間差價,這點對于中關村市場中占有90%比例的中、小商家來說是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當然,這一定是要建立在良好的誠信水平條件之下。
“生意場上的雙刃劍”--------扎貨的弊端顯而易見
扎貨給商家們帶來了方便,帶來了利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風險和弊端。現在,電子市場里的生意利薄且難做,尤其在銷售淡季或交租之界,總會有一些經銷商因支持不住,卷鋪走人,而此時便是電子市場里最亂的時候。一些不軌的商家會在多個柜臺上扎些貨,然后一走了之,中關村地區幾乎每個季度年都會有幾起這樣的事發生,造成的損失巨大且涉及面極廣,大多數的損失都無法追回……而且,這些卷包跑路者的偽裝做得非常好,事先都不會露出任何卷包的傾向,即使是市場管理員也無法預知事態的發展,讓人防不勝防。而在一些電子城內,管理方對于柜臺轉租沒有做任何限制,導致詐騙行為時有發生……更為嚴重的是,由于電子市場中扎貨的普及,致使在市場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扎貨食物鏈”,幾乎每個商家都在其他商家處有扎貨,而也被其他的商家們扎,一環套一環攪成一片,但一旦“食物鏈”中某一環出了問題,其影響幾乎會波及整個市場。比如一家扎了貨后卷包跑路,被他扎的商家必然會蒙受巨大損失,而如果這損失是他根本無法承受的,那么他也別無他選,同樣效仿著扎貨、卷包、跑路……如此一來,整個市場所遭受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CP**##
“成也扎貨,敗也扎貨”--------扎與不扎兩為難
扎貨在生意場中已經成定勢,想要打破它的僵局是難上加難。如果單個商家想要挑戰扎貨的權威性,目前情況下來講,失敗的一定是商家。
比如說,在上級分銷商那有了生意,但按照市場慣例上級分銷商一定會要求在這里扎貨,如果此時要求現金結算,這筆生意必然會拱手讓給其他商家,眼看著肥肉從嘴邊而過……但如果把這筆生意應允下來,卻又不免每天擔驚受怕、提心吊膽……真是大勢所趨不可逆啊……
“安全第一……”--------防扎務必謹慎
市場管理者出于對利潤的考慮和上級政策的限制,無法做出有效的防止詐騙逃逸的措施。所以作為銷售商,既想不被騙又不想錯過好的生意機會,只有靠自己的謹慎決定了。以下列出幾點注意事項供參考:
1、初期選地點時盡可能在市場管理比較嚴格的電子商城租用攤位,一般管理越嚴的市場越不容易出現差錯。中關村電子市場管理機制和信用制度相對比較完善,可以信賴,但自己的小心謹慎也不是多余的。
2、不要為利所動。即使有高利潤的大生意時也不能沖動,一定要按章辦事。因為往往一些不軌之人會利用商家急于贏利的心理把商家引向圈套…
3、扎貨時千萬謹慎,不要因為被扎的貨數量少或單價低就掉以輕心。在中關村就發生過商家被扎兩臺掃描儀或一些耗材品而達到總體金額超過2萬元以上的案例……
4、生人來扎貨人人都會小心謹慎,但若有熟人來算計卻是無法抵擋。有熟人來扎貨時,的確不得不扎,但也不要一次性大量地扎出太多貨物,這樣的情況只能盡量把風險降到最低……但最終如何也只能看這位朋友的誠信如何了……
5。在年底或即將交租用費前盡量不要扎貨。說不定此時正有人在考慮交費之前便扎貨卷包走人了,與其冒險經營,還不如安安穩穩地做好生意。
6。一旦不小心被扎,過了交付期限卻找不到扎貨人,一定不能存僥幸心理,立刻報案才有可能免受損失。
7。最后換個角度來說,自己去別人家扎貨時也一定要講究誠信,交付期限前一定要將欠款還上,不要拖欠,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市場的就靠誠信辦事,這樣才能在生意上跟其他的商家“有來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