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是個充滿了主動而熱情的銷售大賣場,無論大家是在海龍、鼎好還是在車站下了車,往海龍、鼎好走的路上,都可以有一波又一波的導購湊上來尋問你,要買啥產品,或者是中關村展銷會,或者是光盤發票,等等情況。
一些很少到中關村的朋友往往會被中關村熱情的過份的導購嚇到,比如當初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海龍一層進門之后,就像是菜市場一樣,迎面而來的不是電子賣場應該特有的電子聲訊,而是如潮水般的吆喝聲。一些嗓門大的導購,那吆喝起來絕對可以用震耳欲聾來形容,特別是當你經過這些導購身邊的時候,沒心理準備的朋友真的是可以被嚇一跳。
隨后迎接大家的則是一雙雙手和無數擋在大家道路上的銷售人員了。在中關村,特別是一層二層的精品店面,經常會有一個店面里站著七八個導購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這一類店面并不是用來銷售,而是展示商品用的,所以當客人對產品感興趣的時候,往往客人會被銷售帶上樓上去看產品,而不是在樓下。
這一家店七八個導購,那么多店面,這銷售的數量堆在一起就相當可怕了,特別是在中關村這樣競爭激烈的場所,那導購狼一樣的眼神和饑不擇食的感覺,對于沒怎么到過中關村的客人來說,恐怕第一反應是捂好自己的包包,小心被搶。
在穿過了吆喝區和重重導購的阻擋之后,大家迎來的會是一些窮追猛打,絕不輕言放棄的導購。這一類導購往往拿著一些促銷宣傳單,緊跟著客人不放,一邊走一邊不停的詢問您要買什么東西?這一類銷售甚至可以從一樓一直跟著大家到四層甚至五層仍然不放棄。
一般這一類“導購”人員,大多是“散戶”,他們并沒有固定的柜臺,所賺取的也僅僅是把客人拉到店家,成交后的“辛苦錢”。這樣的導購在中關村有不少,但可以堅持下來的不多,一般在中關村工作的時候不會超過一年,而如果把人拉到店里,成交的話,大概可以拿到30~40元左右,如果客人沒有買東西,那么這活就算是白干了。
當然,和中關村的黑導購相比,這些導購僅僅是比較煩人而矣,他們希望的也僅僅是把客人拉到自己的店里,在眾多同行中取得先機。而我們消費者在連過這三關之后,也僅僅是跨過了在中關村買東西的第一步,后面大家如果決定要買產品的話,將面對的還有黑導購、惡意轉型,等等各種可能存在的局。
說起來,筆者雖然在中關村常年工作,但每每在賣場里遇到這三關仍然十分的煩人,要說像筆者這樣經常在賣場里晃的人仍然會被導購不停的拉著不放問東問西,解釋自己不是買東西的,人家只當是耳邊風。特別是像海龍二層(現在好很多了)這樣的地方,可以說只要在上電梯的時候你往柜臺里瞟了一眼,立刻就會圍上來七八個導購,剛到中關村的時候,筆者甚至都在想自己要是去二層買東西,會不會被導購活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