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冷了

日期:2008-12-04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 ]

   不堵車了,柜臺空了,客流少了,銷量低了……這是北京乃至全國最大的電子消費品集散市場——中關村的近況。

   “現在每天生意都很清淡,‘村’里這樣冷清已經好幾個月了。”中關村的商戶們這樣說。

   “按理說,每年的10月、11月應該是IT產品的銷售旺季,但今年這兩個月的銷量只能用慘淡來形容。”一位在“村”里摸爬滾打十余年的商戶說,這兩個月他所在的海龍電子城客流量至少減少了1/3,“有時客流量只有過去的一半”。

   中關村鼎好電子城的業務負責人也稱,目前鼎好已有5%左右的店鋪倒閉。

   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租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月租金至少要3萬-5萬元。“如果我每個月賣100臺電腦,每臺電腦只獲利兩三百塊錢,那連門面的租金都賺不回來。”商戶們現在真切地感受到中關村的“冬天”來了。

   其實,在此次經濟寒冬里對購買電子產品猶豫的,除了普通消費者,還有企業用戶。“以前每逢年底,都是企業、政府大采購的高潮期,今年卻沒看到這種采購潮。”海龍電子城的一負責人向筆者倒苦水。

   昔日人聲鼎沸的中關村為何會變得如此冷清?

   “中關村之所以生意變得冷清,除了金融危機,其銷售模式對電子產品市場的分流也是重要原因。”業內專家分析認為。

   早年間,大家都相信“買電腦要去中關村”,因為大批經銷商集中在那里,消費者能以實惠的價格買到最新的電腦。

   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中關村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由于IT賣場都是由散戶租賃柜臺或門面銷售產品,并沒有基本的價格管理體制,使得混亂的價格戰不可避免。同一型號的品牌筆記本電腦,價格能相差兩千元以上。

   而價格混亂又帶來了誠信缺失。中關村的商戶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忽悠”。先是報出低價吸引顧客上門,等進了門再告訴顧客這個價格的產品已經賣光,然后就狂推“性能更好、價格更實在的貨品”。這種將機器賣得很便宜,配件卻以高價出售的“忽悠法”,已成為中關村公開的秘密。

   另外,高昂的租金也讓不少商戶苦不堪言,“幾年前一個柜臺租金八千元,現在是四萬元。房租漲了又漲,利潤卻跌了又跌。”于是,當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襲來時,由于產品銷量銳減,許多商戶入不敷出只得另找門路。

   與此同時,國美、大中、蘇寧等傳統家電賣場變身為3C大賣場,與中關村模式相仿的百腦匯揀著北京城里的繁華地段大開連鎖店面,電視購物和網絡購物亦大行其道,這些外來者都成為傳統IT賣場的勁敵。

   在諸多因素的合力下,中關村似乎已開始“冬眠”。

   但是,不少經銷商都寄希望于今年的12月份和明年的1-2月份,因為按照往年的規律,年關是電子產品的熱銷時節。各家電腦廠商在這時不賺錢也要賺吆喝,幾乎所有的電腦廠商為了鞏固地位,提高市場占有率,都會開始此起彼伏地降價。但對于期待之中的“旺季”,經銷商也不敢太過樂觀,只是謹慎地表示“可能會有點轉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