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發布2008年度消費者投訴七大熱點、難點問題
本報訊(記者游 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了2008年度受理消費者投訴的情況,電視購物、中關村地區數碼產品價格多忽悠等七大消費問題困擾消費者,成為投訴新熱點。
據介紹,2008年與上年相比,北京市消協受理的投訴總量有所下降,居投訴量前3位的分別是家用電子電器類、百貨類和服務類;產品質量、合同糾紛、價格忽悠是各類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電視購物問題突出,僅去年1月至11月,北京市消協就受理電視購物投訴2576件。
附:2008年投訴的七大熱點、難點問題:
●少數不法經營者利用 “奧運”效應,銷售侵權商品。少數企業兜售假冒的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利用奧運契機進行虛假宣傳,銷售非奧運會授權產品。
●壟斷企業依靠自身壟斷地位或行業組織利用行規形成自然壟斷。
一是自行設定收費項目、價格標準,缺乏相應的信息公示與聽證。二是企業間形成行業默契,共同設定收費服務項目。三是行業組織或行業規定設置不公平的行業規范和合同格式條款。
●中關村地區數碼產品價格多忽悠。一些商家利用消費者不熟悉電子產品市場的弱點,抬高電子產品價格。
●電視購物不規范行為,引發行業危機。一是廣告忽悠,干擾消費者理性選擇;二是利用“貨到付款”變相剝奪消費者的驗貨權;三是不提供經營者名稱、地址,消費者無法查找被訴方,難以主張權利;四是購物憑證標注不清,消費者維權舉證困難重重。
●假“三星、索尼”之名中獎陷阱層出不窮。去年,北京市消協收到“三星、索尼”中獎投訴咨詢147件,不法分子利用刮獎卡“中大獎”為誘餌,實施詐騙。
●通過網絡、郵遞購物投訴仍有增無減。一是部分經營者雖然在工商機關已注冊登記,有電話、經營地址,有正規的經營程序,但郵寄出的商品難以保證質量。二是一旦購買貨物出現質量問題,退、換貨時間周期較長,部分消費者遲遲拿不到退款。三是少數企業未在工商機關注冊,廣告刊登的銷售熱線是公司電話,經營地址是假的。
●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侵權現象多元化。主要問題為變相加價銷售,搭售汽車裝飾以及與車配套的車輛保險,汽車售后服務存在屢次修理也修理不好的問題,承諾的部分售后服務不能得到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