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電腦城生意慘淡,已經持續(xù)了近一年的時間了。中間有幾次小小的高潮,只不過都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當然,很多存有良知的電腦城也都進行了租金調整,跟商戶一起勒緊褲腰帶過冬。但是,這個寒冷的冬天究竟還有多久,誰也說不清楚,賣場中陸續(xù)有商戶關門,其中不乏千金難求的頂級店面。
只道奸商坑人狠,誰知賣貨徒艱辛。
目前,中關村電腦城中,關門轉行成了熱門詞。就連很多商戶見了面打招呼,都用“今天XX家走了,你知道不?”筆者發(fā)現,就連地處電腦城黃金地段蘋果經銷店都已經關張。曾經這個店面是很多商戶投重金競標的,而且蘋果又是電腦銷售行業(yè)中最賺錢的品牌之一,其配件、擴展外設琳瑯滿目。而且這家蘋果店只是一個例子,中關村有相似遭遇的店面數不勝數,昔日眾家淘金的中關村,現今買什么能賺錢呢?
世態(tài)炎涼:賣盒飯勝過賣電腦
“賣什么賺錢?當然是賣盒飯了。”在中關村開店近十年的劉老板告訴筆者。劉老板看似調侃的回答,確實道出中關村的現狀。2007年,E世界數碼廣場開業(yè)的時候,經營飲料的攤位被炒到了二十萬元入場費。不過,經營小食品生意也確實賺錢,一盒2.5元的方便面,經過商戶的粗暴沖泡后,以4元賣出,凈利潤60%。即便經濟危機,商戶們也要吃飯喝水,因此,小賣部的生意幾乎沒有受到沖擊。
昔日一臺賺500 現今反倒陪錢賣
反過來看,電腦城的主業(yè)——電腦經營。2000年,攢機開始盛行的時候,中關村裝機商家的起步利潤是500元,到了03、04年電腦隨著電腦普及開始降到300元、200元。“昨天,隔壁家柜臺裝了一臺電腦,倒找了客戶40塊,原因是個別配件漲價了,不想失去一個老客戶。”
筆記本也從幾年前的高利潤產品,跌落到白菜價。頂不住危機而轉行的商家,大多數是筆記本電腦的經銷商。因為他們是在負擔不起昔日昂貴的租金,而且消費者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遠沒有之前那么饑渴。加上筆記本銷售行業(yè)中,充斥著轉型、假貨等欺騙,加速了行業(yè)的衰退。
奸商:消費者你別怪我如此黑
現在消費者都埋怨奸商,誠然中關村的奸商很奸,每個進村的消費者都被他們看成砧板上肥肉。“但是消費者也沒想過,如果利潤足夠高,經銷商也不愿意騙人啊。”談到奸商,劉老板對筆者說,“早些年,我們做電腦哪有騙人的。都在拼服務,買一臺電腦,恨不得一天給人家打一個電話,怕他們買回去不會用。”當年的高利潤,其實成了消費者的保護傘,保證了他們買到的產品的質量和服務。
老商戶:混不下去就關張
“是什么把中關村變成這個樣,金融危機?奸商?價格戰(zhàn)?我也說不好,但是如果中關村在這么走下去,過不了幾個月我也得關門走人了。”劉老板說,他的收入已經縮水成以前的三成不到,不能面對“開店不賺錢,反而賠錢的窘況。”
結語:
誰能救救中關村?現在中關村的商家面臨同行的不正當競爭,商戶的信用口碑低至幾點,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繳納不菲的柜臺費用,上游渠道、廠商給預留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少。希望馬兒能快跑,還讓馬兒吃草,即便是鐵馬也終有扛不住的那一天。如果依然沒有快速有效的良藥,中關村電腦城倒閉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