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IT賣場集體醞釀外逃:臟亂差已成村文化

日期:2009-08-07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一則“不鼓勵發展”的通告刺激IT賣場紛紛到外地尋找出路。

一則“不鼓勵發展”的通告刺激IT賣場紛紛到外地尋找出路。

  這個夏天,中關村依然繼續著喧鬧的一貫作風。“村外人”很難看出它跟往年有什么不一樣,而一則政府通告卻讓中關村的“村民”們蠢蠢欲動。上月22日,海淀區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將中關村賣場劃為“不鼓勵發展業態”。海淀區政府表示,“將會對區域內的商業設施實行漸進式調整,縮小規模。”

  記者采訪時發現,中關村賣場的“房探”開始在多個城市“踩點”,物色合適的樓盤開店。下手最快的海龍電子城,其石家莊店上月下旬已悄悄開業。百腦匯的副總經理葉欣更直言:“中關村賣場已經飽和,他們要生存下去必須外逃。”

  加速外逃 一則通告引發的集體外逃

  在E世界工作多年的阿龍(化名),對中關村的變化深有體會。“以前走一臺機器賺幾百,現在賺幾十,有時候干脆賠錢賣。但即使這樣今年的人流量還是比去年少了很多,至少減少了1/5。”阿龍頓了頓說,“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海龍、鼎好都準備在外地開賣場,等我對這個行業再熟悉一點我也準備走人了。”

  海龍電子城相關負責人說:“資金不是問題,我們海龍還在繼續‘踩點’,一旦找到合適的物業,就會馬上開店。”而鼎好電子城也不甘示弱:“我們已經在重慶和上海選好地址,年內即將開業。”百腦匯的副總經理葉欣則表示:“中關村賣場已經飽和,他們要生存下去必須外逃。”

  中關村賣場集體外逃,還要從海淀區政府的一則通告說起。

  上月22日,海淀區政府下發了一則題為《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中關村賣場被劃分為“不鼓勵發展業態”,“目前中關村西區業態較為混亂,電子賣場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IT賣場認為,這個通告下發后,要在中關村新開賣場基本上不可能了,但對已經營的賣場不會有影響。“我們跟代理商簽訂房租合同期限一般為一年以上,所以暫時感受不到影響。”不過,他們在行動上卻絲毫不敢放松,在全國放出房探,準備“外逃”。海淀區政府通告發布4天后,海龍石家莊店火速開業。海龍的員工透露,“海龍也曾考慮在保定開店,但遭流產。石家莊店之所以能迅速開業,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地政府給足了優惠政策”。

  阿龍不相信賣場“不受影響”的說法。“其實從去年底開始,中關村賣場就開始有代理商撤柜,一度曾有將近一半的鋪位空了,后來賣場實施減租等優惠措施,F在情況稍微好轉,鼎好一期絕大部分鋪位都租出去了,但二期還是很慘。這個通告出來以后只怕生意更不好做了。”

  內憂外患 臟亂差已成“村文化”

  “政府文件可能加速了賣場在外地開店的進程,但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關鍵還是中關村賣場內部混亂,經銷商之間往往互相謾罵抹黑,弄得賣場烏煙瘴氣的,老百姓對賣場的印象也越來越差。”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下稱商會)工作人員表示,中關村混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阿龍對中關村的混亂另有一種解讀,“中關村的臟亂差已經融入到中關村的骨子里了,幾乎可以稱之為中關村文化,根本不可能改變。不信你看看中關村的‘粘客’(專門替代理商拉客人,每拉一名客人到店里,粘客就可得到10元至30元不等的收入),從停車場到賣場,只要有新面孔進來他們就一擁而上,F在這些‘粘客’已成為一門行業了。”阿龍說,這也是在中關村這個大環境下的生存法則,因為“這里競爭對手太多了”。

  中關村到底埋伏著多少同行?商會會員部經理說,商會現在有150個會員,其中包括中關村12家賣場,100多個大經銷商會員,以及10多個廠商。今年商會會員還將擴展50個,主要是大經銷商。也就是說今年中關村的大經銷商將會增加到150多個。“每個大經銷商在中關村賣場都會有好幾個銷售店。粗略計算,這樣的店面,整個中關村有上萬家。”這些還只是在商會有記錄的數目。

  商會工作人員表示,經銷商申請加入商會的手續相對簡單,只需要提交申請表,匯報公司總人數和注冊資金。經銷商本身應符合三個條件,擁有合格的注冊法人身份,能對行業做出一定貢獻,在中關村開店。“村民們”認為進入中關村,基本上沒有什么門檻。

  同質競爭 賠本賣只為多拿返點

  中關村方圓之內,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