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海淀區政府5月底宣布,今年內,海龍、鼎好等電子賣場的商業面積要下降至50%以下,要引入科技、金融等高端業態后。據悉,保留下來的電子賣場逐步淘汰現有的柜臺、攤販式經營,著重展示、咨詢、體驗等服務。
TechWeb走訪鼎好發現,這里柜臺經營的商販們對此尚不知情。“09年就有消息說要搬,但搬走不會很容易,因為涉及到產權的問題,相當一部分攤位是買下來的。”零售商王欣說,她已在中關村經營10年,攤位買下了30年的時間。
鼎好大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介紹,鼎好主要以出租形式,只在2003年的時候嘗試賣過1個月的時間。現在,商家買下攤位的比例約占10%。
對于海淀區政府宣布的政策,鼎好相關負責人表示,尚未接到相關通知,“如果有調整通知我們肯定會配合。”
中關村零售商的困境
根據政策,電子賣場逐步淘汰現有的柜臺、攤販式經營。據了解,鼎好地下一層銷售手機、電子游戲產品等,為柜臺式經營,一層、二層為品牌商,三、四層為DIY,為柜臺式經營。
受電子商務及信用問題的影響,這些攤販的生意已大不如以前。“這兩年一直減產,今年收益至少減了60%。以前哪有不開張的時候,現在三天不開張的時候都有。”王欣說。
2002年,王欣進入中海電子賣場。“那時周六日都擠不過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進貨。現在很久都沒有進貨了。”
2003年鼎好開張后,王欣是第一批入住的商戶。從2003年經營網絡產品,到2005年經營視頻類的采集卡、電視盒,2009年到現在經營播放器,隨著利潤和出貨量,王欣也在不斷做出產品調整。
“播放器利潤還可以,但是量上不去。從08、09年起,已經開始受到網絡沖擊。”王欣說。
但是提到電子賣場的整頓,王欣說:“先湊合著干著吧,感覺一兩年內不會搬。”面對著生意的不景氣時,她也曾打算不干了。“但又不能不干,上有老,下有小,不干這行,能干什么?自從來北京,就在中關村打拼。在這個行業呆了十年了,有很深的感情。”
王欣坦言:“未來的趨勢是,只允許大品牌進入,零售商、攢機、散貨都不會存在了。但像我們這樣的個體戶,轉型大公司不太可能,因為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都不允許。”
另一位在中關村經營8年的商戶霍貴說,也在淘寶開了網店。“但是對網上生意還不是很熟練。”
中關村電子賣場調整難
雖然人們都預期中關村的電子賣場會經歷大規模的調整,但其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關村的問題也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
中關村西區是中關村的核心區域,也是電子賣場、購物中心集中的區域。2009年7月20日,海淀區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將中關村西區的功能定位為:以技術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和輻射為核心,以科技金融服務為重點,以高端人才服務、中介服務和政府公共服務為支撐的創新要素聚集功能區。根據中關村西區功能定位,不鼓勵電子賣場、商場(店)、購物中心、餐飲等業態在本區域內發展。
其后便有傳言中關村電子賣場要搬到大鐘寺去,但是最終也不了了之。對此,一位政府官員曾表示,政府對于西區的業態調整采取的是政府引導、市場發展的辦法,而不是政府直接干涉限制。“所以政府絕不會強制要求哪些專柜在一段時間內撤離,也不會明確要求中關村怎樣調整。”
中關村曾經以市場機制吸引商戶入駐,賣場形式不斷繁榮的背后也產生了大量問題,如欺詐問題,臟亂問題。調整起來的問題更多,比如遭投訴多次的商家被賣場關閉,但其仍可以換個名字重新進場;政府提出壓縮賣場面積,卻無法強制驅逐商家。賣場、商家、政府,以及消費者之間形成了多方博弈,要達到帕累托改進,還有很多阻礙要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