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海淀園:發展核心科技 建設創新中心

日期:2011-06-07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字體: ]
中關村海淀園:發展核心科技 建設創新中心


  自5月23日開始,本報與中關村海淀園合作開辟“建設中關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中關村核心區(海淀)系列訪談”,在第一、第二期分別對話世界科技園區協會總干事路易斯、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探究他們作為國際專業人士和政府官員對于中關村核心區建設的見解。那么,作為中關村海淀園創新主體的企業又有著怎樣不一樣的看法?本期訪談的主人公威訊紫晶董事長酈亮,從一個企業家的角度,暢談了他對中關村建設全球科技中心的思考。

  

  工作在中國,家庭在美國;在中國待一個半月左右,再飛回美國待一個月……扎根于物聯網領域的威訊紫晶董事長酈亮過著典型的“海鷗”生活。

  酈亮既有在國內科技園區創新創業的實踐,又具備國際思維和視野,對于中關村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他有著獨到的見解。

  中關村有條件建設全球創新中心

  問:北京要建設世界城市,中關村在未來10年的目標是要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一個企業家,你怎么看待國家賦予中關村的這一使命?

  酈亮:無論是經濟發展程度還是世界影響力,目前北京已經是一個世界級城市。但是,除了作為政治中心和旅游城市以外,北京與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相比,特點并不突出。中關村如果能夠建成全球科技中心,將對提升北京的影響力和綜合實力非常重要,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目前,中國在某些科技領域發展很快,特別是在與消費領域有關的創新創業方面,中國企業能夠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成本,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這方面中國與國外水平的差距并不大。

  但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一些深層的、創新性的、核心的技術和領域差距較大。例如在通信行業,中國企業在手機上開發出通話、短信、微博等應用,與國外相差無幾。但是,手機中的芯片,特別是低功率高水平的芯片,中國幾乎沒有幾家企業能做出像樣的產品,而且這種差距有拉大的趨勢。

  在中國發展通信行業,發展物聯網,如果芯片和網絡技術等根本性技術無法取得突破,我們最終將只能在應用層面進行探索。事實上,如果根本性的技術缺失,我們所推行的任何一個產品和服務都會感到后勁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中關村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創新中心,將能有效縮小這一差距。

  問:你認為,中關村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應具備哪些條件?

  酈亮:首先是人才和不斷造就吸引人才的區位環境優勢。中關村海淀園聚集了全國最好的大學和研究院所,聚集了全國最好的人才資源,甚至在全球范圍內,海淀園的科技研發人員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資金和一個能夠持續不斷吸引資金支持的市場。第三是環境,海淀園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它有著明顯的政策優勢和非常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此外,這里還有較好的高科技物流鏈,能形成科技創新所需要的各種要素的順利調配。因此,中關村有實力、也有條件完成國家范圍內的關鍵科學技術的創新,實現關鍵領域技術的突破,掌握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真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問:多年來,中關村海淀園為了推動企業“走出去”,在政策、資金、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你認為海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給企業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酈亮:我首先非常感謝中關村和海淀園多年來給予我的巨大支持。截至目前,威訊紫晶從中關村、海淀園獲得了幾百萬元的資金扶持。如果沒有這些資金支持,威訊紫晶無法存活,也不會有今天的發展。

  威訊紫晶在中關村海淀園發展,獲得資金支持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個人認為,這里最吸引我,同時也是對眾多創業者最具吸引力的是其“放得開”的政策。中關村海淀園的管理者非常明智,思維開放,總是鼓勵創業者放開手腳進行嘗試,也能容忍我們的各種想法。威訊紫晶所從事的物聯網領域,這個概念早些年幾乎很少有人能聽懂。但是,中關村和海淀園多次給予我們幫助。例如有一次,威訊紫晶想和香港應用科學院開展合作,由于對方對我們企業缺乏了解而有所顧慮,海淀園管委會副主任張秀英等領導向對方詳細介紹了我們企業的具體情況,打消了對方的顧慮并最終獲得對方認可。在這里創業,我們有一種被關懷和被幫助的感覺,不再孤獨。

  找準方向 做標準以小博大

  問:威訊紫晶近年來在國際物聯網領域嶄露頭角,積極搶占技術與標準的制高點。企業能有如此成就,你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

  酈亮:威訊紫晶公司從成立以來,扎根于物聯網領域,先后在無線傳感網技術、標準和產品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標準方面,我們公司主導制定了中國短距離低功率無線個域網標準GB/T 15629.15-2010,并將中國標準成功推廣為 IEEE 802.15.4C 國際標準,公司因此被國際無線標準組織授予特殊貢獻獎。

  事實上,威訊紫晶在標準方面取得成果的同時,近幾年在產品和產業化方面均有突破。在物聯網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方面,公司開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超低功耗無線傳感網技術;產業化推廣方面,我們已經成功研發出互聯網教育工具系統、智能農業大棚環境監測系統、地鐵無線定位報警系統等。其中,我們為蒙牛(保定)公司開發的無線溫濕度采集及控制系統實施方案成功運用;在上海地鐵運用的無線定位報警系統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互聯網教育工具系統也在國內和美國的許多頂級大學得到應用。

  威訊紫晶能在標準制定方面有所斬獲,主要是源于我們很早就認識到物聯網的前景和用途,并把物聯網作為業務方向。

  威訊紫晶成立之初,資金和人力都有限,只能以小搏大。我作為物聯網領域的專家,清楚地意識到,要發展物聯網,芯片和網絡技術是最基礎的部分,也是中國目前最緊缺的部分,因此我們把制定物聯網芯片標準、研發超級規模/超級低功率的網絡結構作為企業發展和努力的方向。中關村和海淀園從公司成立第一天開始就認可并持續支持我們。

  此外,在標準制定方面,早期中國與國外合作較少,這也為我提供了一個機遇,我們按照科學的方法,同時做國內國際標準,從而有所突破。

  問:為了掌握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和標準,成為國際領先高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海淀園應該打造怎樣的創新環境?

  酈亮:國內對高科技領域探索性的研究投資非常多,但是很多資金都投給了高校和院所。今后,海淀園一定要下決心并持續性地投資一些真正從事科技創新的企業,使他們能夠早日發展壯大發展。

  長期以來,海淀園致力于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創新發展環境。海淀園能夠存在并得以再發展,一方面在于它始終堅持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它通過營造創新環境,促進有潛質成長的中小企業發展,從而不斷產生一批由弱漸強、由小到大的企業,如聯想、百度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這兩年,中關村的政策方向又有了新變化,開始“促大帶小”,既力促那些已經接近成為全球行業領先的企業再上一層樓;也注重扶持那些基于原創且有著頑強生命力中小企業發展。不久前剛剛舉行的2011年中關村核心區建設大會上充分傳達了這方面的信號。

  創新活力是中關村和海淀園發展的核心。中關村要想建設世界科技創新中心,一定要清晰發展路線支持中小企業成長、支持創新企業發展。中關村和海淀園未來能否在不同領域產生一批“威訊紫晶”,要靠市場的力量、創新平臺的搭建以及扶持創新型企業成長的新型服務環境,當然,也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和智慧。

  整合資源為我所用

  問:威訊紫晶憑借產業聯盟,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在國際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新形勢下,組建產業聯盟、標準聯盟,對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具有哪些重要性?

  酈亮:首先,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肯定需要聯盟。理論上講,組建產業聯盟對企業發展很重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拉郎配”的形式,或者一些機構為了某種短期利益而組建,這樣意義就不大。

  我曾經也牽頭聯合國內幾個大的院所和華為等企業共同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無線個域網標準工作組。當時我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因為當時威訊紫晶沒有實力聚集很多大牌的研究人員,很多技術和研究只能依靠學校的師生來做,所以我吸納院所合作;第二,威訊紫晶當時進行標準制定和推廣,需要得到國內企業與國外機構的配合,于是我找了華為、新加坡國家國力研究院、香港應用研究院一起做。我們通過組建工作組得到了國內外的支持,推廣物聯網、個域網標準技術及應用;而對于加入這個工作組的一些企業和院校來講,他們從中得到實踐。

  中國無線個域網標準工作組目前仍然非常活躍,除了做無線個域網標準,也支持Wi-Fi和 MM-Wave國際國內標準。

  問:你認為,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大背景下,海淀如何大力吸引國際標準化組織,以更快地完成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這一目標?

  酈亮:中關村要想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標準組織引進得越多越好。

  海淀園在引進IEEE這件事上做得非常好。2005年,IEEE802.15標準工作組主席鮑勃·海利來北京,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北京召開一個IEEE標準大會,但當時困難重重。然而,該組織2008年落戶海淀園了。

  有一點國內企業必須清楚,國際標準組織沒有義務幫助中國企業。政府把國際組織引進來,為他們提供舞臺,他們則通過自己的“表演”吸引企業進入他的組織。國內企業要想真正發展起來,要讓成果能被國際機構接受,成為國際標準的一部分,還是要靠企業自身的艱苦努力。這一點上,沒有捷徑可走,企業只能利用自身和中關村的優勢,做艱苦的組織和轉換工作。

  IEEE做的很多標準都是基礎性的,非常有用。目前我們國內很多企業不愿意做基礎研究和工作,認為基礎技術距離市場太遠,包括一些政府官員也或多或少地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總是強調市場和 GDP。但是,威訊紫晶正是通過制定標準得以生存,以創新科技打開市場之門, 并開發出更多產業化成果。

  中關村要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最需要的是不斷發展基礎的核心技術和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