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IT賣場不敵電商近淪陷 傳京東將收購E世界

日期:2014-05-07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體: ]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北京中關村(5.10, 0.00, 0.00%)E世界電子城(9.76, 0.02, 0.21%)沒有關閉,老板卻可能換成了京東,中關村IT賣場三年銷售,趕不上京東一年營收,傳統電子企業不做電商,還能做些什么?電商是趁火打劫?還是到了進軍實體店的拐點?

  電子賣場無利可圖

  此前,有媒體報道,北京中關村E世界電子商城已經關閉,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一層所有精品店賣場,五層美食廣場,以及物業所有的柜臺關閉外,2到4層商家自有的柜臺,大約還有四成正常運營。

  2層是手機和電腦配件的專賣場,記者轉了半個多小時,只新來了兩三個顧客,看樣子還都是老客戶,拿著訂單提貨就走。即便有新客戶,多數商家老板頭不抬,眼不睜,要么繼續打電子游戲,要么沉醉于電視劇中無法自拔。

  海龍、鼎好[微博]、E世界曾經被稱為中關村電子商城的“金三角”,如今,都靠著老客戶維持生計,一些商家還雇傭了很多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熱情攬客。

  導購:看電腦嗎,哥們?電腦看嗎?相機看一下吧?各種機,咱家都有。

  導購:找什么,大哥?看手機、平板?回收,高價回收。

  導購:看哪方面的?現在都去購物了,手機鏈、相機,找找,告訴你。

  太過熱情,讓人反感,也降低了消費者對商家和商品的信任度,為什么要這么做?誰搶走了“金三角”的生意?鼎好電子城的一個老板說,電商沖擊最大。

  商戶:我這店大啊,原來這邊整體都是我們家的,現在生意不好,租出一半,年跟年差遠了,縮一半,沒以前掙錢了。您買東西還到京東看一看。這么大一個店,掙十塊二十塊,一百兩百,出不來利。

  京東收購E世界

  采訪過程中,有幾位商戶告訴了記者一個關于E世界的大秘密。

  商戶:那里要換物業。

  記者:您知道換誰嗎?

  商戶:那不知道。反正有的說被收購了,好多種說法。

  記者:被誰收購了?

  商戶:E世界都快倒閉了,據說要被京東收購,已經把那地買掉了。

  京東收購了E世界?這是真的嗎?難道京東要轉戰實體店?記者第一時間向京東公關總監閆躍龍求證。

  記者:中關村一個調查活動中,有些商戶跟我們說,京東把E世界給買了,想跟您求證一下,有這個事嗎?

  閆躍龍:哦……我沒聽說,我了解一下吧。

  電商轉戰實體店

  2013年,京東營收693.4億元,比2010年整個中關村IT賣場的銷售額多了近3倍,而2010年正是“金三角”銷售最好的時候。隨著電商崛起,中關村賣場假貨曝光,實體電子商城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那么,京東有沒有收購E世界的可能?是趁火打劫,還是戰略調整?飛象網CEO項立剛[微博]說,電商是時候轉戰實體店了。

  項立剛:這個也有可能,京東要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打通,然后形成運作的體系。其實,做服務體系,有些東西還是要和消費者見面。而且換個角度,有時候房地產投資的回報,比投資虛擬世界的回報還要高。它有足夠的錢,能夠支持,就是拐點。

  有人說,京東CEO劉強東最怕別人問利潤。2013年,京東運營虧損5.79億元,凈虧損5000萬元,雖然都比2012年同期大幅降低,但是賠本賺吆喝的營銷模式,是很難幫助京東在美國上市的。

  財經評論員況杰也認同項立剛的判斷,但他強調,傳統電子行業不可能都跑去做電商,還是要從自身尋求轉型。

  況杰:實體店肯定是要和網上的銷售,有所區別的,從運營成本上看,毫無疑問,實體店要比網上運營成本高,但是實體店要做銷售,就應該讓人們有比較好的購物體驗。另外,就是增值服務,以后電子商城也會引進一些咖啡、餐飲,包括其他一些能夠體驗式的3C產品使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