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歇了,鼎好、海龍蔫兒了,佇立在中關村黃金地段的e世界也步入了轉型期,北京城里的傳統數碼賣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曾在賣場里“擺攤” 的業主們唏噓不已,曾被奸商坑害的消費者們則一片叫好,我們不曾否認那些在淤泥中未被染黑的良心商家,但也確實不止一次的詛咒過那些專注于坑蒙騙的黑導 購。當硝煙不再在中關村這片土地上升起,曾經的恩怨是否能一筆勾銷呢?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以中關村、華強北為模版的數碼產品銷售模式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然而經過高速發展之后迎來的卻并非是長盛不衰,反而是以極快的速度走向低谷,甚至如今天這般面臨著不轉型就要死的困窘。
在不少人眼中,數碼賣場日漸蕭條與電商的興起有著直接的關系,但商家之間的惡性競爭,誠信銷售氛圍的缺失,消費者被坑害之后的無處訴求,幾大賣場自身對于黑導購的打擊不力等等,又是不是傳統賣場沒落的催化劑呢?
在電商高速發展的時代里,傳統賣場的沒落絕不只是電商興起這一個原因導致,究竟還有哪些因素共同“謀殺”了傳統賣場呢?
·誠信缺失: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看似粗俗,但放在中關村幾大賣場身上卻是十分貼切。去過鼎好、海龍、e世界等賣場買東西的人或多或少會了解以下這些亂象:
1.黑導購絡繹不絕的圍在身邊打轉。“修電腦不?”“帥哥(美女)買啥東西呀?”的詢問不絕于耳。
2.店面里永遠買不到東西,成交都在樓上閉塞的寫字間里。
3.先款后驗貨的不在少數。
4.或許你還跟那些導購動過手。
5.能順利、舒心的買到想要的產品絕對是一種奢侈。
……
沒錯,這就是中關村幾大賣場普遍存在的亂象。在這樣的購物環境里,去過一次的消費者還有多少想要再去的呢?
當然,這些亂象的產生也不能全怪商家,競爭愈演愈烈、租金越來越高、賣場管理部門監管不力,造成了“誠信”的缺失,當電商的快遞越來越給力,產品質量越 來越過硬的時候,傳統賣場已經“病入膏肓”,坐在電腦前不必討價還價、不必擔心被欺騙、購買的東西有問題可以直接拒收,這種種便利以及誠信機制的建立,讓 消費者越來越遠離傳統賣場,沒有了客流量,線下銷售的模式就難以為繼。
·便捷守信:電商“逼死”傳統賣場
雖說傳統數碼賣場的隕落并不單純是因為電商興起而造成的,但是電商在其中卻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它的高速發展,加速了傳統數碼賣場的凋零。不過,如果只 是電商一方發力的話,傳統賣場也并不會以現在這樣驚人的速度沒落,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不妨先從二者近些年來的發展入手來找找原因。
電商的發展歷程可以歸結于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信任。讓消費者敢于從其平臺購買物品。
第二階段:產品的數量、質量。首先讓消費者能輕易找到他們想要的,其次這些想要的產品,其質量不亞于實體店購入。
第三階段:商家服務的質量。網購與面交相比,需要更好的服務質量來留住消費者,而這也是很多電商平臺著力在做的一個點。
第四階段:便捷的物流。讓消費者在下單后迅速拿到商品,也可以說,物流的完善給電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電商的高速發展也讓物流業更加繁榮。
第五階段:價格,不過雖然把價格歸在第五個階段,但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沒有前五個階段作為基礎,那么價格優勢也不會發揮巨大的 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即便你價格再便宜,如果用戶不敢買、商家服務不周到、產品全是低劣山寨貨,或者物流運輸速度慢,那么價格優勢就只是空談。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數碼賣場與電商發展的幾個階段有何差異。
首先我們談談信任。就以中關村來說,雖然其中不乏優秀的、良心的商家,但是幾塊臭肉壞了一鍋好湯,去過中關村賣場的朋友應該都體驗過被“拉客”的感覺,一個年輕小伙子跟著你一路問修不修電腦、買不買手機等等,這讓很多消費者從骨子里就對這里產生了不信任的感覺。
再說一個真實的經歷,09年筆者認識的一個叔叔去數碼賣場買電腦,由于不了解情況,被銷售人員忽悠著先付了錢再開箱驗機,結果機器有問題,商家以拆箱不 能更換為理由拒不退款,最后妥協以新機器的價格買了一臺這款產品的前代產品,從品相來看貌似還是用過的二手,自那一次經歷之后,老人家再買電腦就只通過電 商渠道去購買,再沒有踏足數碼賣場。
多年來,傳統賣場為了最大化的獲利,作出了許多傷害消費者的行為,久而久之,“所見即所得”式的信任,在傳統數碼賣場里變得蕩然無存,消費者對其的信任程度也逐漸降低。
其次我們來談談產品的量,數碼賣場產品的種類數量不在電商之下,但是尋找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總要來來回回逛好幾圈,有時候為了買一臺電腦,逛幾圈下來 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到頭來還不一定能買到心儀的產品,這時候,電商的便利就體現了出來,動動鼠標,拖幾款產品對比一下即可,節省了用戶的購物時間。
接下來再看看商家的服務質量,這一點其實不能說誰強過于誰,因為沒有具體的調查表明時下的電商在服務方面就一定勝過傳統賣場,但是電商相對給人的感覺要更好一些,這與電商和傳統賣場的特性有關。
舉個例子就清楚了,比如淘寶,大多數店家客服的服務還是非常不錯的,起碼語言具有親和力,即便電腦那端的客服正在擺著一副臭臉,但只要打出來的文字有親 和力即可;而傳統賣場在這一點上則吃了不少虧,畢竟是當面交易,消費者可以從商家店員的臉上、肢體語言以及言語上清楚的感知到商家的態度,稍有不慎就會讓 客戶感到不舒服。
再看看物流,電商發達的很大原因在于物流的飛速發展,如果物流做不好,即便是所有因素都具備,也肯定打不過傳統賣場。 也正是因為物流的不斷成熟,消費者才可以在電商平臺找到比傳統賣場更加便捷購物體驗,只要不是遇到“當時就要”的情況,電商購物是時下大多數人的選擇,這 一點尤其體現在一線城市。
最后再看看價格,這個不用多加贅述,在表面的價格標簽上,電商往往要比傳統賣場更加便宜,而在背后的價格誠信度上,電商也更加公開透明,傳統賣場則存在著很多的價格欺詐。而且時下實體商家由于店面租金壓力大、同行業之間競爭激烈,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綜合上述幾個原因可以看出,傳統賣場除了在產品量與服務質量兩個方面與電商不相上下之外,其它三個方面均處于劣勢,而且其中一些還是傳統賣場咎由自取造成的,因此,除了電商這股外力之外,傳統賣場發展過程中的倒行逆施也加速了自身的沒落。
·轉型求存:賣場不再是中關村符號
隨著e世界與鼎好兩大賣場開始轉型,這些曾經的中關村符號已經風光不再。
實話說,數碼產品銷售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本來就低,大量商家涌入使得這個群體的素質參差不齊,筆者以前跑賣場采行情的時候也認識了一些商家,其中不少都是兢兢業業、本著誠信在做生意,但周圍環境的變化也把他們拖入了泥坑。
年前我特意去中關村賣場里逛了一圈,由于之前已經有大概兩年時間沒有去過,所以深深的被幾大賣場的門庭冷落所震撼。一個顧客走進去,三五個黑導購圍上來,賣貨的比買貨的多,這就是中關村賣場的現狀。
太平洋率先轉型寫字樓,鼎好似乎也已經開始向寫字樓轉型,e世界可能略有不同,會引入品牌體驗店的模式做產品的線下體驗和推廣。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火熱的創業街、一杯咖啡一個工位的項目孵化“工廠”。未來,提起中關村三個字,再也不會是“華強北”那樣的味道,中關村的一個時代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