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從中關村到蘋果:ET時代的事和人

日期:2016-06-22  來源:煙臺網
[字體: ]

提起傳統電子賣場,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講無疑是中關村。中關村,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發跡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電子一條街"。為人熟知的中 關村,具有“創業園”、“中國硅谷”、“電腦城”的標簽,國內科技市場的標桿,學生時代經常流竄的“游樂場”,但今天,在電子商務的沖擊下早已沒有了過往 的輝煌。

2016-06-20 21 35 31.jpg

2016-06-20 21 35 47.jpg

  窮則變,中關村的轉型不可避免。2015年10月,中關村大街發布了發展規劃:未來3-5年內完成轉型,現有15萬平方米的傳統電子賣場將逐漸騰退,轉而著力發展創業孵化、智能硬件、互聯網+等新經濟、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創新的創客中心和共享經濟中心……

2016-06-20 21 36 01.jpg

  不是單純的互聯網。

  更加廣闊的整合。

  更加明顯的共享。

  它似乎是在用一場大變局告訴人們:

  ET時代的風暴來了。

  站在歷史風口上的中關村賣場背后的則是那些個個體賣家。樊長路便是其中一位。高中畢業便走出校園步入社會來到異鄉打拼,2007年選擇創業的樊長路, 走進了IT行業。2000年到2008年是中關村電子市場的黃金階段,趕上風起云涌的互聯網大潮的樊長路生意經營的還算不錯。而后由于09年北京的金融危 機對中關村電子賣場的影響日益顯現。中關村IT產品交易開始走下坡路。競爭關系激烈,裝機利潤迅速下滑,價格也日趨透明。到了12年,樊長路遭遇了和中關 村一樣的命運:網上購物渠道的快速發展沖擊,線下數碼3C等產品硬件渠道飽和度日漸增長。“賣場”中關村逐漸遠去,沒人再愿意去電子市場采購電腦。電子商 務早已取代紛繁亂雜的大賣場。

2016-06-20 21 36 16.jpg

2016-06-20 21 38 49.jpg

  這一年的年初,歷史的涼意包圍著樊長路。前路怎么走?是轉型電商還是另謀他行?一次無意的發現,改變了樊長路的道路。

  2014年4月,樊長路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智能硬件:樂視盒子。硬件控的他從這款硬件的身上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海量內容、豐富流動的開放體系,網絡節目與傳統電視節目環環相扣--改變以往的內容邊界,相互打通,這不是所有用戶都需要的嗎?

  通過打聽,樊長路了解到這款硬件的制造商原來是以視頻內容起家的樂視,并從業內人士打聽到除智能硬件外,還有電視等硬件。其主要售賣渠道是樂視商城。超級電視對給樊長路的吸引除了畫面和音質的震撼外,更為之看好的則是源源不斷的內容輸出。

  賣!

  樊長路從樂視商城開始“搶貨”,拿到自己的線下店里試著銷售。結果令人嘆為觀止:雖然是剛創立不久的電視品牌,但很短的時間內,樊長路手中的貨便售賣一空。

  機遇總留給有準備的人,2014年8月,樂視在樂視商城的基礎上,推出LePar超級合伙人計劃。將樂視超級電視從線上延展到線下。“LePar”被 定義為既是線下體驗展示平臺,又是售后服務平臺。LePar則將覆蓋更多廣闊的非深度互聯網用戶。通過LePar將產品和體驗直達線下用戶,側重三到五縣 城市,覆蓋全國, 將線上線下一體化。

  感受了超級電視的火爆,以及超級合伙人計劃與自身創業夢的契合,樊長路告訴自己要抓住這個機會。馬云說過,不賺錢的企業是不道德的。一個企業應該為自 己不賺錢而感到羞恥。不管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是什么,終極夢想是什么, 你首先要做的,是賺錢。這也正符合當時樊長路的心境。

  14年年底,樊長路在濟南開設了他的第一家樂視LePar生態旗艦店,在不斷對樂視生態以及線下服務等業務方面的深造,憑借個人能力與毅力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樊長路已擁有第四家LePar Store。

2016-06-20 21 39 05.jpg

2016-06-20 21 39 17.jpg

  短時間內,樊長路似乎完成了一道人生問答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嗎?

  這要看是否趕上了風口。

  站在ET時代的風口下,樊長路正在完成他的轉身。

  是否華麗我們姑且不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次成功的轉型。

  大型賣場、個體賣場如此,那些長期縱橫互聯網世界的巨無霸企業們,似乎也有一點坐不住了。

  翻開近些年的商業地圖:Google、微軟、騰訊、Facebook占據了IT時代帶來的巨大紅利和統治權;亞馬遜、微軟、Google、阿里巴巴又開啟了在DT時代的資本入侵--而ET時代呢?

2016-06-20 21 39 30.jpg

  事實上,由于生態鏈經濟的規模太大,近些年幾乎沒有巨頭敢于主動進場--而上面提到的樂視,是為數不多全面打造生態鏈條的企業。

  但最近的動向表明,企業打造生態系統似乎正在成為趨勢--不久前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提出了“四大平臺互聯”、“生態開放” 等口號。當這些詞匯在舊金山上空飄蕩時,位于東半球的許多中國人不禁大呼:這些詞匯其實早已經不新鮮,因為它的首創,屬于正在“蒙眼狂奔”的樂視。

  蘋果,一個高高在上的巨無霸,一艘以打造全封閉閉環系統著稱的科技航母,如今放下身段開始“追隨”中國企業--

  崔健唱得好:“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經歷了IT時代和DT時代的迅速變革,ET時代的風起云涌,離我們還遠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