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的了解,2005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300萬,2008年超過500萬,2011年超過600萬,2015年749萬的數字則再創歷史新高。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變化性導致高校所開設專業與社會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質量的下滑性,進而引來了當今大學生就業壓力。不過,互聯網時代,影響了諸多傳統行業,也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機會。
“多實踐是對新聞人快速有效的提升方法。多實踐才知道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某傳媒大學的李筱筱告訴記者,在實習的階段中,她慢慢的從傳統媒體逐漸轉向互聯網新媒體。剛畢業的李筱筱,曾在一家新媒體的實習,她感受到新媒體的速度和便捷。“及時的反饋是非常喜歡新媒體的原因,我可以最直觀的了解到大家對我撰寫新聞的評論,也可以為我提供最新的新聞信息,幫助我提高。”一邊說著,李筱筱一邊演示著她的成果。“我為了能夠更好的運用互聯網,特地去了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學習了一段時間,在那里我真實的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增強了我的信心,現在的我打算嘗試自媒體,計劃3年后創業。”
據了解,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接受著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更多的人去接觸互聯網。李筱筱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不過最令人驚訝的是歐陽柏舟,某科技大學經濟學專業學生,準備考托福、上GMAT補習班,出國深造。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其踏入互聯網行業。
在學校舉辦的創業活動中,“我是出于好奇,參加了學長們一個軟件開發的項目。一開始,我對學長們廢寢忘食的敲代碼很不理解,到慢慢的開始加入討論,到最后開始自學編程。在這段時間我發現軟件編程更加適合我,更能令我著迷。”歐陽柏舟興奮的說道,“為了更好的編程,我去了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學習,在經過專業老師的教導下,我開始有能力自己編寫程序,同時,在就業老師的提醒下,我嘗試著把我經濟學的知識與編程聯系起來。現在已經有一家上市互聯網金融公司聯系我,假期就先去實習。”
從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就業部的林老師了解到,軟件行業的薪資普遍較高,對學歷的要求也不高,這就給許多待就業或創業的同學帶來機會。據北大青鳥中關村軟件學院統計,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更多學生開始選擇學習一門技術作為就業的突破口。有數據表明,近年來,學習專業技術正處于上升趨勢,其中學習軟件開發的更是大幅度上漲。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另一方面是企業對軟件開發人才需求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