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2008中關村論壇科技大師熱議創新人才

日期:2008-11-18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諾貝爾獲獎者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創新發明,為比爾·蓋茨們鋪就了未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恩·科恩伯格在15日剛剛閉幕的“2008中關村論壇”上說。

  為期兩天的論壇成了科技大師熱議創新人才培養的一次峰會。

  “我不斷地問自己:大學應該怎樣產生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人。”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教授在演講《在中國培養人才:一些經驗之談》中說。

  姚期智教授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創立了“清華大學微軟軟件科學實驗班”,每一年從計算機科學的大一新生中錄取30個學生,為他們制定專門課程,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今年本科畢業后繼續跟隨姚老師直讀博士的學生何晶說:“過去的四年,我們的課程設置上很講究動手能力,而且很多作業是用創新度來作為評估標準的,這讓大家受益很大。”

  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爾斯·阿爾費羅爾也致力于培養有創新潛力的“后繼者”。他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一個物理研究中心,對指定年齡段的孩子們進行專門測試,合格者可以進入與大學課程相銜接的物理研究班,并與多所名校互訪交流。

  “我們這些老科學家必須跟年輕人合作,讓新一代的人、新的技術來促進科學的發展,”阿爾費羅爾說。

  對于創新人才的引導,權威人士也發表了真知灼見。

  “許多人說《哈利·波特》教壞了年輕人,讓他們胡思亂想,我可不這么看,”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徐金梧說,“現在的年輕人太理性了,他們需要更感性,才能實現意識創新。”

  美國“硅谷網絡”總裁拉塞爾·漢考克告訴記者,中國的創新人才必須習慣于冒險,還要學會尊重身邊的失敗者,因為在創新的道路上不畏失敗非常重要。

  “如果有成熟的好點子,我就會和同學一起創業,”就讀于北京航天航空的大四學生劉戀說,“讓創新精神在‘鐵飯碗’里熄滅是最可怕的!”。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