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的迷你小提琴、大興的工藝瓜果、門頭溝的蝶翅畫、順義的烙畫葫蘆……這些出自京郊農村實用人才之手的特色作品在櫻花盛開的玉淵潭公園“爭奇斗艷”。近日,為期5天的本市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成果展示推介活動在玉淵潭公園拉開帷幕,京郊農村實用人才帶著各自的創業致富“作品”進城展示。活動上共展出14大類3500余項作品,接待中外游人26萬余人次。
據悉,農村實用人才首次被納入了北京可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之列。為進一步展示北京市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成果,擴大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影響力,搭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產品市場推介平臺,拓寬市場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市委農工委、市農委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在玉淵潭公園舉辦了此次農村實用人才創業成果展示推介活動。
活動以區縣為單位,劃分為13個展區,同時設立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風采展示區和“最美鄉村”優秀攝影作品展示區。參展產品品種豐富,特色鮮明。活動通過實物展示、圖文展板、視頻播放、發放宣傳品等形式,充分展示近年來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工作的成績,展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風貌以及他們的產品和工藝。
近年來,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心任務,以“擴大數量、提高素質、發揮作用”為目標,以“建機制、出政策、定標準、搭平臺”為主線,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使用、引進、激勵等環節上全面推進,不斷創新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模式,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效。
2010年新增農村實用人才8128人,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數達到32294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9%,比2004年底的8355人增長近4倍,而在這些人才中,生產類、營銷類、技術類、管理類和社會類人才分別占到50.3%、3.3%、23.1%、15.5%和7.6%。隊伍規模進一步擴大,素質進一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
實踐證明,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在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做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且設立專項經費,幾年來,全市用于實用人才開發培養的資金達到5億多元。市委農工委、市農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著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上狠下力氣,有力保障了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順利推進。
2006年以來,全市通過協議培養協議開發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5000多名。同時探索出“五化”、“院區合作”、“專家+合作社+農村實用人才”、“1+1+X”等多種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實現培養平臺多元化、多樣化。
通過采取集中培訓與專業培訓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境內考察與境外培訓相結合等方式,幾年來,全市共組織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600多期,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近2萬人。加強基地培養,全市建立市級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實訓基地23個,區縣級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實訓基地50多個。我市韓村河基地還被農業部評為首批“全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
下一步,全市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重點組織實施生產、技術、營銷、管理、社會五大類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工程,到2020年,使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數要達到5萬名,占農村勞動力的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