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人才創新驅動中關村產業升級

日期:2011-04-16  來源:《中關村》
[字體: ]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又一次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之一。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必須始終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

  兩會的另一個亮點是,有代表提出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標桿,發展區域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2011年,中關村迎來了它的發展新機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得到國務院批復。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北京中關村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意味著,有國家的支持,中關村將從“中國硅谷”發展成為“世界硅谷”,在國際上爭奪科技的龍頭地位。

  縱觀中關村幾十年的發展,之所以取得現在的成就,根本上是靠自主創新和人才建設。用夏穎琦的話說,一個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是“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創新型人才的來源,除海外人才歸國創業外,更離不開高等院校源源不斷地輸出高素質人才。

  大力聚攏海外高層次人才

  2011年3月,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個中央和國家部委與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要采取“兩步走”的方針,將中關村示范區率先建成國家級人才特區。第一步是2011至2012年,初步形成機制新、活力大、成果顯著的人才特區政策體系,聚集包括“海歸”人才在內的3萬名左右高層次人才。第二步是2013至2015年,國家級人才特區全面建成,聚集包括“海歸”人才在內的5萬名左右高層次人才。

  從2011到2015年,中關村將面向以海外高層次人才為代表的國家發展所特需的各類人才,建設成“人才智力高度密集、體制機制真正創新、科技創新高度活躍、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人才特區。

  未來5年內,中關村將新建一批海外學人科學園,探索多種形式的科研成果孵化模式。園區將引進和聚集各類投資機構,推動天使投資者、股權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管理公司在人才特區發展。一套健全的以品德、能力、貢獻、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會陸續建立起來。同時,園區成立專門的服務機構,研究制定特殊辦法,在擔任領導職務、承擔科技重大項目、申請科技扶持資金、參與國家標準制訂、參加院士評選、申報政府獎勵等方面,為“海歸”人才提供支持。

  《意見》最終以政策形式對人才特區予以明確的支持,共有13項,涉及科研、生產和生活環節的方方面面。園區重點實施人才特區布局和優先支持一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和項目。推動投資便利化,簡化人才特區企業員工直接持有境外關聯公司股權以及離岸公司在人才特區進行返程投資的有關審批手續。進一步改進人才特區外商投資企業管理,簡化外匯資本金結匯手續。承擔國家民口科技重大專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可在項目(課題)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和基本建設費后,按照一般不超過13%的比例列支間接經費。人才特區內符合現行政策規定的企業與科研機構,對在合理數量范圍內不能滿足需要的科研、教學物品,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園區還在戶籍、住房、醫療和配偶就業上,對高層次人才給予支持。對入選“千人計劃”、“海聚工程”等高層次人才提供100萬元獎勵,創辦的企業享受金融扶持。

  加快培育本土創新型人才

  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人才觀”,不僅要吸引大批留學領軍人物回國創業,還要培育本土創新型人才隊伍,為中關村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后勁支持。

  回溯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未來十年實現教育改革和發展定下了基調。提高教育質量、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為此,《綱要》專門設計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試點工作,包括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鼓勵高等學校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持有條件的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等。

  在2011年2月教育部召開的第3次新聞通氣會上,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劉桔指出,近年來教育部已經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還在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的是鼓勵和支持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形成有利于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以滿足國家對社會緊缺的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針對研究生教育,實施了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以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從2011年開始,教育部、中組部及財政部將共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劃。目的是在一些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中,建立一批青年英才培養基地,重點培養拔尖學生,吸引他們投身到基礎科學研究上,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據悉,該計劃將先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并選取十幾所高校重點開展。屆時,將有國內外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組負責審定實施方案,選拔入選學校,指導工作實施。

  近幾年來,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上,地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一些大學已經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清華大學鼓勵師生開展原創性學術研究,特別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的研究。同時,重視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資源,建立了包括聯合培養、雙聯學位、交換生、海外實習、素質拓展、首席學校、國際會議等一系列學生培養體系,保證每年有上千個研究生出國做學術和項目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2002年起,就開始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先后創辦了高等工程學院、中法工程學院和華羅庚班。“北航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在打破科學、技術與學科之間的壁壘,把科研和工程實踐結合起來,同時重視育人過程和科技發展趨勢相結合,讓學生的成長與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同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鄭志明強調。

  對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蔣毅建來說,“創新=厚基礎+善思維+常實踐”,通過理論和實踐中的研究性教學,引導學生構建發現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內外開展實踐創新活動。

  在《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中,人才特區將支持三方跨國跨地區開展學術交流和項目建設,設立聯合研發基地,推動境內外人才聯合培養。園區鼓勵高層次人才根據科研工作需要,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合理流動,支持其在科研成果轉化中取得合法收益。在多個前沿科技領域、科研人才資源豐富的高校、科研院所,試點實行新的科研機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團隊帶項目進行科研成果整體轉化。

  未來,中國區域經濟如何發展?“人才智力高度密集、機制體制真正創新、科技創新高度活躍、新興產業高速發展”,這是中關村描繪出來的宏偉的發展藍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