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教育部建立了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www.jsj.edu.cn)。自從第一次發布“留學預警”以來,政府對留學市場的監管就沒有停止過,7年來總共發布了47次“留學預警”。記者盤點了近年來發布最多的幾種“留學預警”情況,希望能對學生和家長有所啟迪和幫助。
陷阱一:
“野雞學校”充名校
愜意的留學生活不是每所學校都可以(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西方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資質較好的學校包括私立學校都很看重聲譽和質量,學生入學要求相當嚴格,學生往往需要參加多種科目的入學考試,錄取難度大,絕不是有錢就可以上的。
某些中介虛假介紹學校情況,有的甚至還誤導稱:只要上了所謂“預科班”,就不再需要考試就可以輕松進大學。有的中介采取“偷梁換柱”的方法,把國外語言培訓學校說成是進入大學的必由之路和捷徑,把只有幾間房子、幾個教師的“小作坊”,幾人合辦的隨時會因生源不足而關門倒閉的“野雞學校”,也吹噓成是跨入大學門檻的必經之路;有的中介故意混淆學校的性質,回避關鍵性問題,將與世界名牌大學沒有任何關系的語言學校說成是正規學校或正規預科學校;有的機構明明沒有學歷學位的授予權,卻也要狐假虎威,以“分校”、“分部”自居,打出“名師教授、授予MBA學位”等幌子,誤導和欺騙消費者。有的中介還在中文翻譯上做文章,將國外的專科學校“College”翻譯成為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或者翻譯成大學的下屬學院“School”;將 “Diploma”證書翻譯成為學位證書“Degree”等。因此,留學人員應該通過多種渠道,搞清楚學校的性質和資質,安全邁出留學第一步。
陷阱二:
“境外服務費”貓膩多
很多收費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簡單(圖片來源:資料圖)
通過留學中介辦理出國留學的,出國前一般需交兩筆費用:中介服務費和境外服務費。前者是明碼標價的,但后者“學問”就大了,有事前不透明、事后說不清之嫌。
關鍵有兩點:一是在辦理過程中,中介事先故意不說明這些費用的真實用處。當留學當事人感到這筆費用并沒有花在自己身上,國外現況與出國前留學中介承諾的有很大出入而產生疑問并想要討個說法時,這時中介則會遞上一份少則十幾項、多則幾十項的境外服務收費項目的清單,清單上除學費外還會羅列出事先未知、且名目繁多的服務費。二是中介代向外方學校交納的費用中,是否全部交給對方,其中用在留學當事人身上的又有多少,這些是否都合乎有關法律程序或者說合乎國際慣例,交錢后又能否及時拿到正式有效的收據等,這些重要問題一般事前很難考慮到,事后也很難核實。有的留學當事人到國外才發現學費并沒有那么多,白交了不少冤枉錢,但這時想要追回已經晚了。所以,留學當事人交納每一筆費用時,一定要搞清楚用途,是否需要這么多,千萬不要忘記索要正式收據、發票,因為一旦出現問題打起官司,這些收據和發票都是重要的憑據,否則即使訴諸法律也無法挽回損失。
陷阱三:
警惕網上“免費”騙局
不要一心只想著留學而被騙(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些從事留學中介服務的網站,往往沒有留學資質,因而不能在平面媒體上刊登廣告,他們經常在各種搜索引擎類網站或者別的知名網站上發布鏈接廣告,打出的旗號通常是:某某網站“提供免費的專業的出國留學咨詢,免費專業的出國留學指導以及資訊”,這些號稱能提供免費中介服務的網站,實則變相收費,等你發現的時候,你所繳納的費用累計在一起比正規機構收的還多,服務質量也不能得到保證。
據介紹,通過正規的中介公司出國,消費者如果出國后在學校出了問題,就可以找到中介公司要求賠付。由于中介公司事先在銀行存有保證金,即使該公司倒閉或者出現經營困難,消費者仍可獲得司法機構判決的賠付。
陷阱四:
正規留學慘變“臨記”
留學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圖片來源:資料圖)
給盲目留學敲響了警鐘。當時,法國東部某大學名下的語言培訓中心有500名中國留學生,但中心只有接收350名學生的能力,所以校方將略有法語基礎的學生安排在租借的場地由臨時教師授課。租來的場地沒有圖書館,不能上網,沒有食堂,學生生活不方便,臨時教師沒有受過正式訓練,教學水平不能保證,因此引發了中國學生向校方集體抗議的風波。
部分在澳大利亞悉尼地區的留學人員反映,他們參加當地語言學校或預科英語培訓,在課程結束考核時卻被學校故意判定為“未通過”而被“強留”在這些學校繼續學習語言,延誤了專業課程的學習。
陷阱六:
防范洋文憑也有假
一定要注意,洋文憑也可能是假的(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中文電子網絡和其他方式兜售偽造的高校文憑,并有人上當。中國駐外使館教育處也提醒留學人員不要上當。教育部也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外文憑的甄別和認證工作的力度。
陷阱七:
澳新私校倒閉風險大
留學預警中有多次都是關于海外學校倒閉的預警,比較集中的是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私立院校。第46期留學預警指出:教育部已多次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以發布留學預警等方式告知準備出國留學人員相關情況,并分三批向社會公布了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33個國家辦學比較可靠的近一萬五千所學校名單。建議優先選擇已公布名單中的學校。
陷阱八:
預科龍蛇混雜要慎選
預科也很重要(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些留學人員在國外大學就讀“預科班”,2009年10月,經過一年的語言和專業課學習并通過考試后,未能進入專業院系學習,卻被要求在該大學的遠程教育機構注冊。實際上,此“預科班”項目已在2008年年底停辦。
教育部提醒,申請預科學習與申請正規的大學學習不同。國外預科情況非常復雜,就讀預科并不意味著可直接免試進入大學學習。有的預科只是語言培訓,通過這樣的預科學習不會獲得學分,更不能獲得學歷學位證書。選擇預科留學,一定要弄清就讀的預科與大學之間的關系,如:完成相應預科學習,考試合格后是不是可以直接進入該大學學習,是否需要改變簽證類型或重新申辦等。
另外,在國內就讀一些機構舉辦的國外大學“預科”,也要確認其辦學性質,以及就讀的“預科”對申請進入國外大學有何作用等。對于個別機構通過互聯網等渠道發布的就讀其“預科”可以免除外語考試及其他入學考試的信息,需要通過一定渠道認真甄別,不要輕信。
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公布了截至2010年1月8日的經資格認定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名單,每個公司具體的核心資質(注冊地址、法人姓名等)都能查到。在選擇留學中介的時候,申請人一定要記得先到網站上看看你想要選擇的留學中介是否正規、是否具備國家承認的資質。
2.看出國后是否有后續服務。
目前,一些規模較大的留學中介都已在海外設立了辦公室,為在大洋彼岸的學生繼續提供服務,包括住宿安排、銀行開戶、學校報到、續簽乃至將來申請綠卡等延伸服務,這類服務大多都是免費的。因此,在咨詢的時候要記得詢問一下中介機構是否具有海外辦公室,自己能享受到什么樣的后續服務,必要時要簽署書面的協議。
3.看留學顧問是團隊合作還是“單打獨斗”。
作為一家專業的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其留學顧問的素質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之一。在咨詢過程中,留學顧問因為個人的資歷、性格等因素,難免會有考慮不全面的地方,而一個強大的咨詢團隊一般就能在工作中對每一個不同的案例相互查漏補缺,真正保證申請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