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十屆中關村電腦節落下帷幕。精彩的科技盛宴,也匯聚著海淀未來發展的方略。
電腦節上,一位女孩正在體驗數碼賽車游戲。信報記者 陸欣/攝
培育出一批國際性企業
中關村電腦節歷經十年發展,已經成為中關村區域經濟活力的加速器,并且日益成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力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開始,海淀園以電子市場為依托,逐步形成了多種產業聚集的雛形,這一切,均有中關村電腦節作證。
十年再回首,從四通打字機、聯想漢卡到“星光”系列數字多媒體芯片,到曙光公司4000A計算機,到大唐移動通信公司TD-SCDMA標準,這些都無不印證了中關村的創新步伐,涌現出了一批原創科技成果,也培育出了一批依靠技術進軍國際市場的國際性企業。
率先實行“一站式”辦公
在制度創新方面,中關村開展了投融資、信用、知識產權、股權激勵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試點工作,并在全國率先實行了“一站式”辦公的政府管理模式。
在組織創新方面,組成了TD-SCDMA、龍芯、閃聯、新材料、SCDMA、下一代互聯網、文化創意等十多個產學研聯合體,開始從單個企業的獨立創新走向了外部的聯合創新,并向產業集群升級。
在文化創新方面,中關村初步形成了“勇于創新、不懼風險、志在領先”的精神、“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氛圍。
由單純商貿向研發轉型
如今,歷屆中關村電腦節的簽約項目也從側面反映出:海淀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升級。
從第五屆中關村電腦節投資項目的領域來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總額約占總體的27%,電腦節的變化說明中關村已經開始自己的角色轉變。憑借外來資金,中關村將可能突破資本瓶頸,由單純的商貿向研發轉型。
第七屆中關村電腦節上高新技術成分明顯提升,簽約金額所占比例超過50%,到第九屆中關村電腦節上,包括高端文化創意產業在內的信息產業占簽約項目總數的53%,金額占簽約總金額的30%;金融服務業的簽約項目和簽約金額分別占17%、40%。
產業集群創新效應顯現
透過簽約項目可以看到,海淀產業結構總體趨于高端、輕型、優質,以高端產業為主導的價值鏈條趨于完善,以產業集群為基礎的創新集群效應更加顯現。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業三足鼎立的形勢日趨明顯;以區域教科文資源優勢為依托、打造高端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新的突破點和支柱產業之一;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與解決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服務業發展迅猛;符合節約型社會建設、節能環保要求的循環經濟漸入佳境。海淀區經濟正在切實轉向科學發展的軌道。
科技志愿者全力支持奧運
2007年是海淀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屆首之年;是中關村電腦節的第10屆年;又是中關村科技園區20年;同時,還是科學技術部全面統籌培植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的第一年;更是2008年奧運會籌備工作決戰之年。
中關村是我國科技智力最密集、市場交易最活躍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區。本屆電腦節繼續秉承“創新和諧卓越”的主題,展現中關村發展的主體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中關村電腦節科技文化活動在去年成功舉辦“中關村廣播電影電視產業對接活動”之后,今年又特別開發了兩個新興的科技文化活動:影視科技攜手,自主品牌推進創意產業活動和科技與奧運——文化展演活動。前者總結并挖掘中關村創意產業的科技成果,力推中關村的自主品牌,旨在打造中關村創意產業高端形象。后者則通過舉行奧運科技志愿者宣誓儀式,展示北京奧運會將要運用到的中關村科技技術,同時表明科技志愿者全力支持奧運的決心。
中關村電腦節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示出中關村科技園區和北京市海淀區在自主創新、內生型發展模式和國際化等方面的進展。從今年開始,中關村電腦節將承載新的歷史使命。目前正是海淀中關村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時期,也是中關村電腦節實現國際化、市場化和專業化發展的新時期。
信報記者 賀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