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關村整體商務環境的蛻變升級,越來越多的商家涌向這塊高科技產業的“圣地”,開始一浪高過一浪的財富積累。其中開業不到兩年時間的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憑借其不俗的表現和率先提出的“購物中關村,體驗新文明”口號,不僅吸引了業內的關注,更在短時期內聚集起了相當的人氣。這個目前北京規模最大的地下購物中心,通過它所倡導的“體驗式消費”,詮釋出對“新文明”的別樣理解。
硬環境營造舒適購物空間
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地處中關村核心地帶,主體沉潛于地表10萬平方米的城市花園之下,作為發展北京地下購物城的試金石,令寸土寸金的中關村由“地面旺到地底”。從整體規劃到內部裝潢都經過國外著名設計公司精心設計,內部舒適開闊,時尚愜意;而外部景觀則可謂步換景移,昔日皇家御道被巧妙的鑲嵌其中。
在這個占地20萬平方米,相當于2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巨大商業空間里,即使大家十分熟悉的家樂福亞洲旗艦店(即家樂福中關村店)這樣的大型賣場,也只是諸多業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組成部分。整個購物中心由精品專賣區、步行街、津樂匯&名店運動城、家樂福中關村店以及韓國美嘉歡樂影城五大功能組團組成,幾乎涵蓋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購物中心的吸引力當然首先是來自琳瑯滿目的商品,總體經營數萬種以上商品系列,云集了時尚的、流行的、古樸的、奢華的眾多名牌……世界文化與時尚流行元素在這里匯聚,成為京城新的潮流基地。從 “主題店”、“特色店”,到城中城,店中店,多形態的靈活模式,為顧客提供了全方位的選擇。各品牌專賣店在保持自有風格的同時,統一采用的高度透視、完全敞開式的店面設計,讓顧客一覽無余,輕而易舉地捕捉到品牌的特色和亮點所在。
與令人眼花繚亂的豐富品牌和商品陳列相匹配的,是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所提供的全方位貼心服務。店中店的經營模式,顧客通過店中的收銀臺自行結帳,省去了排隊交錢的不便和在商場里往返穿梭的煩瑣;為了讓顧客特別是女性顧客能夠在龐大的購物城中更加便利的消費,購物中心特別增設了無線聯網的“店內導引體系”電子觸摸屏,顧客可以通過它的引導,輕松的確定自己位置、查找目標,獲取積分促銷、周末演出等信息。同時,購物中心采用了國內少見的 “冰蓄冷”節約環保技術,利用電力供應忙閑時制冰、儲冰,可以集中供應低至1.1度的冰水混合物,循環送風,讓顧客置身其中更涼爽舒適。國內首創的地下交通環廊貫通其間,提供了總共 1700個停車位的大型車場,并與中關村廣場各座寫字樓的地下車場相通,實現人車分流,既緩解所在區域的地面壓力,也為顧客解決了四處找車位的煩惱。
軟環境文化傳遞精神體驗
如果說舒適的環境,精美的陳設帶給顧客的是一種購物時身心的愉悅,那么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所倡導的以文化領銜的“新文明”體驗,則是另一種附加在顧客精神上的服務,一種區別于純商業賣場的企業文化價值的體現。該購物中心的經營者們深知,在如今購物中心林立,商品、服務、環境、地理優勢趨同時,一個購物中心的品牌個性差異將成為品牌認知和競爭的重點,由此,主題化的經營和差異化戰略將成為涵養和拓展客流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購物中心的未來核心競爭力所在。
自06年開業以來,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舉辦各類促銷活動、文化活動達千余場,其中文化類的活動占到四成以上,包括中關村科技廟會、中關村美食節、中關村購物節、韓泰風情節、荷蘭風情周等等,讓廣大市民領略了更豐富多樣的國際休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展現出一個饒有趣味的購物中心。2007年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更是旗幟鮮明的打出“用藝術帶動商業”的大旗,這種獨特的經營眼光和富有內涵的企業文化,吸引了眾多新鮮業態加入,給中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底蘊。
年初,FM97.4中國歌曲排行榜正式落地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作為推廣和發布流行音樂的平臺,定期在此舉辦歌友會,已經先后有趙傳、梁靜茹、林依輪、林宇中、羅中旭、楊坤、李健、周蕙、汪峰、花兒樂隊等眾多明星在這里登臺亮相。同時,每個周末海淀區文化館的藝術愛好者也會在此上演精彩的演出,時而京劇彩唱,時而皮影登場……這一切不僅極大豐富了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的文化環境,更為消費者,尤其是周邊社區的居民提供了一個能欣賞、能參與的文化平臺。
9月中旬,時下倍受關注的“創意集市”也在這里落地開花,結束其“漂泊”的游擊生涯,將首家線下實體店安置于此,并定期在這里召集舉辦創意集市,將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作為發展創意設計產業起飛的平臺。隨著近日國際旅游節的盛大開幕,海淀品牌消費節和中關村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