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費率市場化大勢所趨
早在2004年,保監會就啟動了費率市場化改革的研究項目,并于2005年基本完成相關的技術層面的研究,在今年3月14日,中國保監會發布的《2008年人身保險監管工作要點》中就指出,將進一步探索建立市場化的費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相關法規和配套措施,穩步審慎地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個別險種展開試點,推動壽險費率改革和產品創新。
伴隨著天津濱海新區壽險費率市場的放開,而今中關村科技園又將有望成為新的試點地區,“如果中關村科技園試點開展,補充養老保險費率市場化也將在北京開閘。”北京一家壽險公司一位負責人認為,這個趨勢并不意外,一直以來保險行業呼聲高漲,現在多個試點的開展,表明壽險預定利率市場化或將提速。
根據北京市政府《關于研究落實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意見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精神,北京保監局將中關村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政策優惠試點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關于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意見》重要任務。
據中關村管委會相關人士介紹,北京保監局和中關村管委會將聯合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工作小組,共同研究推動試點工作。
監管層態度謹慎有步驟試點
事實上,6月23日,保監會公布的《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方案》也允許農村小額保險試點地區可根據市場狀況自行設定產品預定利率,但準備金評估利率不得高于3.5%.首批選定山西等9個省(自治區)縣域范圍開展農村地區小額人身保險試點。
這意味著,除了已經成為試點的天津濱海新區和即將成為試點的中關村科技園外,試點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山西等9省區在縣域范圍的小額人身險也得到了費率的放開。
“過低的預定利率提高了保險產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保險產品的吸引力。傳統型壽險產品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萬能險、投連險等投資型保險產品的增長速度。”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教授王頭緒謹認為,一方面,費率市場化是保險產品差異化競爭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如果推進速度過快則可能導致各家公司之間的非理性競爭。
目前監管機構采取的是謹慎試點的態度。“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全國推廣還未有時間表。”上述北京保監局人士認為,部分新興公司為確保或爭取市場份額,可能會進行低價虧損經營,出現追求短期效應的非理性市場行為,從而在全行業形成惡性競爭局面,引發償付能力危機。他表示,“監管機構會進行全面論證,將有步驟、審慎推動壽險費率監管體制改革。”
本報記者 李乾韜 北京報道